西宋村自古以来,一直位于武强县古老县城“旧城”与“街关”之间。宋姓从明代永乐年间迁自山西省洪洞县,当初落籍立村时,原名为“宋家村”,后因位置在同时立村的东宋村西部,故称“西宋家村”,民间简称“西宋”或“宋村”。该村现有宋姓、刘姓、马姓、李姓、王姓共196户、490人。


西宋村文化底蕴深厚,催生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自清代以来,便成为了武强木版年画制作重点村之一。西宋村还以它宽大的胸襟和朴实的风范,为武强县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


“宋村师范”人民教师的摇篮


1946年6月,为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武强县政府教育科委托督学王少华到西宋村筹建师范学校。10月10日,师范学校正式成立,校址设在武强镇西宋村,占用马姓大族的房子做教室。当时称“宋村初级师范学校”,又称“宋村师范”“西宋师范”。开学典礼上,县长孙树峰作了讲话,明确指出宋村师范办学指导思想是:学习贯彻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以工养学,勤工俭学,教、学、做三者合一,为武强教育事业培养合格师资,同时也为机关团体培养输送人才。


宋村师范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学校教学,开设的科目有国文、数学、生物学、地理、历史、音乐、体育、教育学、教学法。1948年,学校增添了理化实验室,又开设了物理、化学两科。期间,在宋村师范附近,还开办了一所“附小”形式的小学,组织师范的学生经常到该校听课、实习,师范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在当时环境艰难的条件下,宋村师范在校内设有图书室,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1人。校内除了上课的教室、操场和学生住宿的宿舍外,还有一个小礼堂,供师生开会或文艺演出。


该校自1946年10月创办到1955年停办,历时9年,共培养出毕业学生400多人。由于宋村师范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无怨言,为抗战胜利后武强县教育事业的迅速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称道的是,宋村师范办学期间,坚持勤工俭学,不仅资助学校的教学工作,还积极支持国家大事。1947年,师生捐资购买骡子两匹,大车一辆,送到解放石家庄前线,以实际行动支援解放战争。为配合当时的土地改革运动,师范学生还自编了很多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到各个村镇巡回演出,为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受到县政府的表彰和群众的好评。


武强木版年画生产的名村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源于宋元时期的武强木版年画,发展到清代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进入鼎盛时期,到晚清、民国,直至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武强年画一直誉满民间,兴旺发达。除县城南关画业一条街有字号可查的画店144家外,还有60多个村庄开办有年画作坊。西宋村便是武强年画制作重点村之一。


据著名画家田零先生写的考察文章《武强年画业恢复初试》,原文中登载1947年5月10日《晋察冀日报增刊》第七期记载:武强是华北年画印刷最大的场所,以南关为中心,有大画店乾兴、祥顺、信(新)义成、正兴和、隆和、双兴顺等家。最大的有六十几个工人,四几十座案子。县城附近的卢园、韩村、旧城、宋家村家家户户以此为业,作为家庭副业的有两千来人。营业最好的时候每年可印刷三千件(每件三十令纸)的年画……文章提到的第6个著名画店“祥顺”就是西宋村马家的画店字号,文章提到的宋家村,就是今天的西宋。


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主编的《中国年画集成——武强卷》内,有对武强县历代年画画店及年画作坊的调查名单,其中涉及西宋村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画店和年画作坊有10家。祥顺画店规模较大,为武强画业清代“八大家”之一。有印画案子近百台,雇工上百人常年生产。品种以戏出、神像为主,兼有美人、山水风景画。经两代人辛勤经营,马家以年画发财,置办田地300多亩,房产本村有20多间,南关5间。新中国成立后该店的画样子通常请乔疃村的贾灵奎绘制,刻版请旧城的艺人。产品销河南、四川、内蒙古、石家庄等地。该画店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停产。今存该画店的作品有《名山胜景》《摇钱树》《牛郎织女》《八仙过海》《人寿年丰》《花木兰》《天女散花》等。


另有记载,河北省《1962年对年画艺人的调查情况》中《刻版技艺较好的》一章内有“西宋村,刘瑞昌”和“西宋村,刘汝楫”等。1963年3月25日——31日在天津市参加展览的《武强木版年画资料展览目录》一章中提到的年画古版有“龙凤配套色版——宋村藏版”、“连年吉庆、万民乐业素版——宋村藏版”、“二十四孝原系水墨套版——宋村藏版”等。


总之,西宋村在历史上是武强县从事木版年画行业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村庄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年画作为非遗文化项目,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象。


奋进新时代中的“领头羊”


西宋村党支部一直坚持抓好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把共产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经济示范户同村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递进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在深化农村改革中,该村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建立了“西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和村民的增产增收。该村还按照壮大集体经济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规划,建设扶贫工厂和阳光大棚等项目。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壮大了集体经济。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西宋村还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把群众日常生活与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基层养老等多个维度有效衔接,推动基层农村共建共治共享。村民满怀希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高歌前行。


作者:刘金英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