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衡水高新区大麻森乡李官村,道路两旁的龙爪槐、银杏笔直挺立,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以村规民约、乡风民俗等为主题的墙绘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河北省“平安建设示范村”、衡水市“精品综合服务站”和衡水高新区“5A”示范村、乡村治理“六无”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李官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抓手,突出改善人居环境、办实民生工程,推动村容村貌、村风村质再上新台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徐徐铺开。


自治固基 和谐乡村展新颜


2021年,35岁的退役军人徐东才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也从那年开始,李官村的人居环境实现“质”的变化。



村内28条胡同路面全部硬化,环村道路全面贯通,合计硬化面积13000余平米;新粉刷房体15808平米,安装善行义举榜、文明家庭等新时代文明公益广告15处;修建村口党建文化公园1处,栽种绿植8400余株;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处,完善学雷峰志愿服务站1处;精心打造集党建文化、农耕文化、德孝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教育精品乡村街道1条;沿街新增停车位30个……同时,村“两委”班子协调饮水机供应代理商,在村广场上安装了大型饮水机,解决了村民取水用水的难题。



李官村人居环境环境的改变背后折射的是村民自治的成效。李官村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李官良法”——健全的村级自治组织和长效机制。


先后健全了村治保会、民调会、警务服务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村级自治组织,建立了“四议两公开”、党员干部“1+10”包联户等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模范带头促乡村发展”活动;年底对村“两委”、党员进行分类量化评议,营造争先评优的浓厚氛围……



村务决策讲民主,“会”聚发展精气神。截至目前,在发展党员、新上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土地流转承包、村内民生类建设等多项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先后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评议会、听证会、通报会20多次,得到党员、村民代表们的全票通过,真正实现了“阳光公开”,增强了村民们的信服力。


法治护航 平安乡村显成效


“咱们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随意相信免费领取、高额回报……”“孩子马上放暑假了,又赶上雨季汛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最近几周,村里的老党员王万根正忙着入户宣传反诈知识和防溺水知识。


乡村治理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李官村坚持把法治建设思想贯彻落实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过程,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不断整合优化调解资源,完善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堵点、盲点、难点”。



定期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举办法律讲座,进行普法知识宣讲,解答法律难题;开展“法治带头人”、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评选活动,发动党员、村民代表入户宣讲法律知识,以守法典型带动提升村民守法意识;全村党员干部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实现了“无违纪党员干部”;定期开展防返贫摸排及重点人群关注行动,实现了“无返贫户”……


常态化的法治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法律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


德治铸魂 文明乡村绽光彩


“以前办红白事,大家都要讲排场、摆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份子钱’也成了大家的负担。自从村里完善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后,规定了宴席标准,要求喜事丧事一切从简,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钱。”提到红白理事会,李官村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在李官村,红白理事会正悄然改变着村里的风气。理事会推行的婚事“十不准”,白事简办“三字经”让村民卸下人情负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共建家园中。



在李官村,村规民约不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大家行动的指南。清理35处废旧危房时,村民主动拆除自家闲置老宅;清运9800余方垃圾时,家家户户自觉分类投放……


为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每年春节前期为80岁以上老人、低保户、老党员发放慰问品;“八一”建军节前为退役军人发放慰问金;为65岁老人免费进行体检;为村民发放医保补贴、燃气补贴。


李官村还时刻不忘培养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丰富村民健康快乐的文化生活。每年开展勤劳致富户、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树立传统道德典型。


村里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设有专门的农家书屋,政治、经济、社会、农业、商业等各类图书一应俱全,24小时开放,村民可以在这里自由阅读,也可以将书借回家。



乡村大舞台,成为村民展示自我、交流互鉴平台。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广场舞等各项文娱活动月月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天天有,村民自编自演,说学逗唱,营造了和谐融洽的乡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