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位于安平县的河北丝筘金属制品公司科研生产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和科研人员的讨论声相互交织,激荡起奋进的力量。


这里正在进行河北省首个“众筹科研”项目——高目数高精度丝网产品共性技术研发的织机设备调试与工艺改进工作,科研人员们紧紧围拢在设备两旁,不时记录数据,间或调整机器参数,为即将到来的试织做着最后的准备。


“我们研发的是480目*0.011mm的不锈钢金属网编织工艺,其规格更为精细,在光伏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公司总经理刘彦辉介绍,此前,受技术所限,国内丝网企业无法自主完成该种规格金属网生产,只能依赖国外进口满足生产需求。“目前,整个项目开发已经进入关键期,预计月底可以开始试织。”他言语间满是期待,坦言希望能够早日成功破解这项长期以来的技术“卡脖子”难题。


这一幕是安平县积极探索“众筹科研”模式,助推丝网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安平县始终把科技创新当作丝网产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企业强筋壮骨的“增强剂”,坚定不移推动技术、产品、业态、模式创新,下大力气破解单个企业研发力量薄弱、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无法突破等难题,提升研发效率和成功率,推动丝网产业由“织造”向“智造”转变。


“‘众筹科研’可以有效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安平县科技局局长李亚峰介绍,该县以丝网企业需求为导向,成功促成我省首个“众筹科研”项目落地。项目由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网都科技公司、河北科技大学,以及包括河北丝筘金属制品公司在内的多家丝网企业共同合作,构建“共答、共投、共研、共担、共赢”市场化研发新机制,协同开展丝网精密制造工艺技术攻关。


在“众筹科研”项目的推进阶段,安平县充分发挥引领统筹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全力推动建立资金共投、技术共研、容错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机制。“就拿技术共研机制来说,省产研院整合创新资源,为项目提供支持;河北网都科技专注于高目数精密丝网性能测试技术研究;河北丝筘金属制品公司承担光伏电池丝网印刷用高目数丝网的编织任务;昆山良品丝印器材公司负责高目数精密光伏用丝网的应用示范与制版性能测试;河北科技大学科技特派团团长出任项目总负责人,统筹各方协作,组织开展项目研究与性能研究。”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河北科技特派团长王军解释,通过这些机制,不仅保障了项目研发资金使用过程公开透明,而且确保了参与各方分工精细合理,最终实现风险共同承担、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为项目顺利开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坚实基础。


据悉,目前,“众筹科研”项目进展十分顺利,已进入织机设备精细调试与工艺优化改进的关键阶段,预计3月底开启试织工作。下一步,该县将深度挖掘河北网都科技公司国有平台的潜在优势与巨大价值,持续在新能源、航空航天、食品医药等多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应用领域中探索针对丝网高端产品的“众筹科研”新模式,力求攻克更多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关,助力丝网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具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加速迈进。与此同时,安平县还将系统全面地梳理在“众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提炼总结出可复制、可广泛推广的成功模式与做法,积极分享,为全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贡献安平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