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衡水学院教育学院380余名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青春之名,赴担当之约,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义务支教与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将专业所学融入服务,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此次实践中,“微光如炬,温暖童心”志愿服务队表现亮眼,成功入选河北省省级重点实践团队。该团队围绕“乡村教育振兴”主题,奔赴桃城区大葛村小学开展教学帮扶。在教学上,他们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将安全教育、红色文化、体育游戏等元素有机融合;形式上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多样化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乡村教育创新提供了宝贵参考。
实践团队的学生张含贝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孩子们的眼神让我懂得,耐心比技巧更重要,共情比说教更有力。一句‘老师好’,让我读懂责任的重量,教育是用真心换真心的成长。”
团队实践精彩纷呈,参与个人实践的学生们同样毫不逊色。2023级学前教育本科的莫东,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龙达理想城社区支教。她负责课后辅导与兴趣活动组织,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设计趣味活动助力孩子理解知识,探索趣味课堂。她感慨道:“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学校学习是根基,社会实践是成长的阶梯,未来我会更加努力,为教育事业添彩。”
此外,有的学生深入挖掘红色精神,担任义务讲解员,讲述革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吸引众多青少年走进教育基地研学,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有的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帮扶与心理慰藉,开设“假期小课堂”为儿童答疑解惑、规划假期。
对于此次实践,衡水学院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肖振雷表示:“同学们深入基层开展义务支教与多元志愿服务,将教育理论和现实需求紧密相连,推动知识转化为能力,尽显新时代青年担当奉献精神。这既是学院育人成果的体现,也为乡村振兴等贡献了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