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的游戏


上世纪60年代,许可就成为河北省作协会员,后来当上了省曲艺家协会的理事。他还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省文艺家协会会员。有时,他会去石家庄开创作会,也参加省文联组织的采风,类似这样的活动有时甚至会让他离家数月。许可也由此结识了不少文艺界的名人,有的还成为了他一生的挚友。


许可以创作小说、故事、曲艺节目为主,有相声、快板、西河大鼓,也有小戏剧本、报告文学等。这些作品发表在许多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北京晚报》《大舞台》《蜜蜂》《曲艺》《河北文学》《戏剧与电影》《民间文学》等等。他比较有名的小戏剧本有《三改门》《桥头会》,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


“许可的文学成就在俺们县来说,就算最高了。截至目前,饶阳最出名的作者就是他。因为别管是机遇也好,还是发表的层次高度,他是影响最大的。”何同桂说,以前衡水只要出书,必定找许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百户农民列传》《第四十个春天》《烽火英豪》,这些书上都有许可的报告文学或小说作品。“他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然后构思成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许可的作品大多短小精悍,文风朴实,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基本没有长篇,“厚重的东西并不多”。从内容上来说,许可的作品大多是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主要反映农村生活,比较真实。《一口菜饼子》写的就是当年自己家的事。小戏剧本《三改门》是以邻居家的事为蓝本创作的,写的是包产到户落实责任制后,农民富了,原来院子的小门只能进手推车,后来能进小拉车,再后来能进拖拉机。“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许可写得妙趣横生,设置的一些矛盾、情节很有意思。”这个作品发表在1984年第三期《大舞台》杂志上,获衡水地区文艺振兴奖。


上世纪80年代,许可被评为河北省文化系统的先进工作者,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通讯员。许可对自己的荣誉非常珍惜,奖杯、奖章和各类证书都保存得很好。他有一箱子作为奖品得来的笔记本,因为爱惜,从没有让孩子们用过,一直珍藏。在许志亮儿时的记忆中,在大队当会计的父亲晚上总是趴在家里的小炕桌上写作,有时自己都睡醒一觉了他还在写。


后来在整理资料时,许志亮发现了父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获得的两个证书:1983年《长城文艺》刊授学习优秀学员;1986年中国戏剧电视剧创作函授中心结业证书。而这些学习经历,即使许可多年的朋友们也知之甚少。

谈起许可,何同桂用的最突出的一个词就是“刻苦”。


许可非常注意搜集农村的一些乡俗俚语,经常采风。他有一本《汉语成语词典》,没事了就翻,记词。“有一个游戏我们玩了好几年,就是用那本《成语词典》,翻到哪一页哪一条,就用这些词对句,在逗着玩的时候加深印象。比如我说一条‘大器晚成’,他就说,‘你大器晚成,过几年必成大事!’翻到‘两面三刀’,他说,‘你这家伙是两面三刀的人。’”但轮到自己用“两面三刀”时,许可会说:“这是叫我提防两面三刀的人!”何同桂说,老许在话茬儿上是不会吃亏的。这种游戏活跃思维,锻炼记忆,是学习词汇有益写作的好方法。


关于投稿,许可有自己的心得。何同桂记得,许可有一个小本子,剪贴和记载着全国各地的刊物名称和特点,对什么稿子应投什么刊物颇有研究。“他经常给我提供这类信息,有时还下手给我修改稿件,适应刊物的要求。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小说,说一个做买卖的老汉傍晚回村时,听树林里有个女人呼救,他胆小怕事恐遭抢劫,就急匆匆回了家。当他向老伴卖弄自己的聪明时,才知是女儿去接自己遇到了坏人。许可说我故事构思得好,但语言不行,就另起炉灶重写一遍,写成一篇很精彩的故事《张三误》,发在吉林省的刊物《新村》上,作者署名‘何同姑’,加了那时他的笔名‘许村姑’中的一个字,算我们合作的作品。但我是写不出那种幽默语言的。”


上世纪70年代,原衡水市(现桃城区)文联主席师桂英在饶阳的文友交流活动中结识许可,还曾带着年幼的女儿到他家做客。在她的印象中,许可的家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户,妻子憨厚勤劳,不善言辞。许可有趣、真诚而朴实,言谈举止和普通的农民不太一样。师桂英所说的“不一样”,指的是许可身上有一种文人的气质,这是他多年从事写作慢慢浸染而来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