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髋,保的不仅仅是一块骨头,而是一个家的顶梁柱。”衡水股骨头医院院长张春荣的开场白,沉甸甸地砸在每一个倾听者的心上。这句话,没有华丽的修辞,却精准刺中了股骨头坏死背后沉重的社会现实——它摧毁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行走能力,更可能是一个家庭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与精神核心。
作为医院的双院长之一,她与同为院长的爱人李红印,既是生活伴侣,更是医疗事业上并肩前行的战友。谈及李红印院长提出的办院核心理念——“将患者健康视为最高目标,守护生命尊严,践行可持续医疗”,张春荣的眼神充满坚定与共鸣。
“红印的观点,我完全认同,并且这是我们共同的行医准则。”她特别加重了“共同”二字。“作为骨病大夫,每天面对的,是许多深陷股骨头坏死痛苦的患者。那不仅仅是蚀骨的生理剧痛和功能的丧失,背后更是一个家庭支柱的崩塌和经济来源的断绝。”张春荣语气凝重,“对我们而言,‘生命至上’绝非空话。它意味着必须用尽全力,运用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李氏三联疗法’,为患者保住自己的髋关节,避免置换,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恢复行走和劳动的能力。这才是对患者个人及其家庭最根本的负责。医院需要运营成本,但在天平上,患者的健康与家庭的完整,永远是我们决策时压倒一切的砝码。”
当被追问:“您提到‘家庭支柱’,在运用‘李氏三联疗法’的过程中,是否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例?”
“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张春荣的思绪回到一位景县患者身上——一位勤劳的中年男子,家中种着几百亩地,是全家生计的绝对依靠。“他来院时病情已发展到股骨头坏死四期,疼痛剧烈,行动能力严重受限,无法下地劳作。眼看着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正是家庭需要他支撑的关键时刻,巨大的压力让他忧心忡忡。”医院团队为其精心制定了详尽的“李氏三联疗法”方案,通过个性化治疗配合系统化的康复功能训练,逐步恢复关节功能与肌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治疗和科学锻炼,效果令人欣喜:患者不仅疼痛消失,功能恢复良好,如今跑跳都不受影响,重新担起了耕种几百亩地的重任,稳稳地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经济。孩子也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看到他能重新顶天立地,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全家,这才是我们保髋治疗最大的价值所在。”张春荣感慨道,“这正印证了我们的信念:一次成功的保髋治疗,保住的不仅是关节本身,更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一个家庭的希望火种。”
话题延伸至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骨骼健康挑战,很多人被颈椎问题困扰,张春荣结合自身在康复领域的深厚积累,给出了实用建议:“日常预防确实关键。简单如‘爬行训练’,就是一项能有效缓解颈肩疲劳、预防劳损的锻炼方式,推荐大家尝试。”她随即起身,到医院广场指导正在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进行爬行锻炼,并演示关键动作要领。
采访尾声,恰逢李红印院长步入。镜头捕捉下这对医疗伉俪自然流露的默契与温情。李红印看着正在讲解康复方法的张春荣,眼中充满赞许:“春荣院长在康复训练和预防保健方面造诣很深,她总结的这套方法,院内很多同事和患者都在实践,反馈非常好。”
张春荣与李红印并肩而立,目光温暖而充满力量:“守护骨骼健康,既需要持续精进‘李氏三联疗法’这样的技术,也离不开日常细致的关怀与科学的预防。作为医者,我们夫妻将继续深耕于此,也希望能为更多人提供实用的健康知识。唯有强健的骨骼,才能支撑起个体精彩的人生与千万个家庭的稳稳幸福!”
在张春荣院长朴素的信念里,保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畴。当一位父亲重新挺直脊梁走向工地,当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燃希望之光,医学的温度便在这一刻抵达了它最深刻的本质——守护生命,即是守护万家灯火下那份不容坍塌的尊严与依靠。衡水股骨头医院的故事,仍在续写着关于“支撑”的动人篇章。
王亚米 文/图
视频摄制:衡水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旭辉 赵亚菲 闫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