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许可在饶阳家中。 韩雪 摄
被遗忘的原著者
1942年夏天,滹沱河的洪水冲开了饶阳的北大堤,一家9口赖以生存的几分薄地颗粒无收,加上鬼子扫荡,9岁的许可跟着大人逃荒到了县城南的一个小村庄。
傍晚,在临时搭就的破窝棚里,全家的口粮只剩了一块菜饼子。许可的二姐已经饿得不行了,用瘦得像干柴棍似的小手拿着这块菜饼子,先递给奶奶,奶奶说年纪大了,吃不下什么东西,又递给家里几个长辈,大家都说不饿。于是,她便要把饼子往嘴里送,没想到,突然被父亲一巴掌打在了地上,骂道:“就你饿!没出息的东西!”
其实,大家哪里是不饿,只是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找到吃的,都想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孩子。
许可的二姐哭了。父亲叹了口气,说:“唉,有什么办法呢,穷啊!”
一家人都流了泪。
那块掉在地上的菜饼子被父亲掰成了四块,分给了四个孩子。
许可分到的那一口,他一直没舍得吃,整整珍藏了15年。15年后,他根据这段经历写下了短篇小说《一口菜饼子》,纪念那段苦难的日子。
那篇小说刊登在1957年12月的《新观察》杂志上,曾被改编成广播剧在全国各地的电台播放,可谓“喧闹一时”。1958年,小说又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电视剧。遗憾的是,这个电视剧是边录边播,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目前仅存几张剧照。
由于许可一直在基层生活,所以当时他对自己的小说发表之后的命运一无所知。直到1985年,许可收到了来自省作协的一本书——《广播剧、电视剧概论》,在电视剧部分第一章“电视剧的历史”中有这样一句:“195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电视剧诞生了。”读后他才知道,这部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电视剧是根据自己的作品改编的。
不久,许可的大哥从北京写信来,让许可去找一找有关单位,说怎么书上连你的名字都没有。孩子们也都为许可感到遗憾,觉得他的劳动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尊重。
许可明白,那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很多事情都不规范,人们没有这种版权意识。他认为,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何必再旧事重提。只要作品创作出来对大家有好处、对社会有益,没有必要在乎是谁做的。况且稿费几十年前就已经付给自己,也就够了。
有关这件事的信息,还是时不时通过不同渠道传到许可和家人耳中。许可的老朋友、饶阳作家何同桂说,上世纪80年代许可曾让他看过一份《中国青年报》,上面有一则信息就是“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
“关于作者这事,一直没有人提。到现在只是咱们本地人知道,有时候这么说说。”何同桂说,几年前,他曾去中央电视台的展厅参观。“中央电视台的几十个第一,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有剧照,但是没有许可的名字。”
现在,不光是各类影视专业教材,就是地方的文学志,也鲜有提及许可。目前网络上关于《一口菜饼子》最详细的信息依然是:1958年,根据《新观察》杂志上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拍摄,编剧、导演、主要演员……名单很详细,但原著者缺席。
许可的老朋友、原河北省广播电视厅厅长吕振侠了解情况。因为编写《河北省影视志》时,何同桂跟他说,应该写上许可这个事。吕振侠还曾推荐河北电视台采访许可。
许可的小儿子许志亮说,2009年,河北电视台的记者小刘来家拍摄,小刘上大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中国的电视剧就是吃着这一口菜饼子成长起来的”,只是没有想到,原著者竟然是这么一位普通的老人。更没有想到的是,面对这么高的荣誉,在如今极重视知识产权的大环境下,许可对此竟如此淡然。小刘有些好奇地问许可,为什么不去争取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许可只是微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