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后,车间生产周期缩短了30%,质量追溯效率提升了5倍。”前不久,在景县举行的衡水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上,河北西伯力特种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燕介绍了企业数字化改造前后的变化。数字化改造,让河北西伯力特种橡胶有限公司排产效率、库存周转率得到有效提升。这是我市推动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高雷 摄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工业立市的战略基石和核心抓手,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转型,着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协同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三提升”。
强化统筹调度,着力构建高效运转推进机制。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确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数字赋能、生态共享”的“共享智造”建设思路,全力构建创新协同发展生态。健全产业图谱,聘请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对17条产业链全面梳理,形成衡水工业大脑“两图两库N指数”和产业链“三个一清单”发展体系,一对一指导“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绘制两图两表,7个重点产业集群逐一制定共享工厂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共享建设。同时,多次组织“共享智造”学习考察交流活动,开展“监测预警+通报评价”运行调度,建立健全共享智造建设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赛马比拼”,晾晒工作成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高雷 摄
强化能级提升,加快拓展“共享智造”应用场景。一方面,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夯实共享智造根基。创新构建“试点先行—全面推广”产业升级路径,枣强复合材料、安平丝网、深州家居、冀州医疗器械4个产业集群率先建成先进设备生产线并投产,同步完成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景县橡塑制品、武邑金属橱柜、饶阳金属制品、衡水高新区工程设施装备4个产业集群已确立共享模式,进入试运行阶段。其中,景县橡塑产业一体化平台上线试运行,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三种发展方向,开展共享智造实践。在制造能力共享方面,搭建集聚共性制造需求的共享工厂,发展以租代售、按需使用的设备共享服务。冀州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产业集群依托河北冀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打造国内先进的智能化喷涂生产线,与本地20余家企业展开合作,帮助降低成本15%至20%。深州家居产业集群依托黎明智能家居智造有限公司,实现材料加工共享、智能涂装共享,累计服务企业30余家,平均降低成本8%,利润提升10%。在服务能力共享方面,开展原材料集中采购、物流仓储集中管理、数据存储分析等服务。枣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实行“集采+金融+仓储+物流”的模式,与9家供应商、经销商深度合作,完成集采3.2亿元,采购成本平均降低4.36%。在创新能力共享方面,开展涵盖研发设计、试验中试、检验检测、工艺改进、标准和专利等全方位的创新能力共享,实现科技、产业一体化深度融合。安平丝网产业集群依托网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河北省丝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聚焦丝网产业集群共性需求,为丝网企业提供多项生产服务。
强化要素保障,持续优化创新协同生态体系。采取政策解读、申报辅导、专项服务等手段,引导集群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培育共享“领跑者”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梯次培育,2025年上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聚焦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通过搭建“衡水益链驿站”平台、建立“衡信助企1+N”机制、开通“12345+衡企通”热线、开展“九捞九助”行动等多种举措,对企业进行精准帮扶。深入开展“一起益企 集群前行”服务活动,全市分片区全覆盖,开展数字赋能、集群发展等服务。以全市重点产业链为基础架构搭建服务平台,市域内企业按照所处行业精准注册“上链”,鼓励企业积极吸引各自产业链上下游的域外企业注册使用。同时,鼓励创新链上的域内外科研机构、资金链上的银行和基金机构、人才链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注册,打造一个开放性、融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小程序搭载若干模块,突出实现推送政策信息、响应企业诉求、对接企业供需、整合创新要素四大功能。“衡水益链驿站”服务平台自今年5月上旬投入试运行以来,目前已有1100余家企业和科研、金融机构注册使用。
记者感言: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关键。我市的特色产业集群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成本逐年上升、利润空间趋窄、质量效益不高等一直是制约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难题。
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市先后出台《衡水市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实施方案》《衡水市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传统产业“换芯升级”。
从一家企业的技术突围到众多企业携手共建一个产业的繁荣生态,我市紧握“共享智造”这一有力之笔,饱蘸创新、协作与奋进的墨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长卷上挥毫泼墨,不断推动衡水特色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