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衡水市冀州区,在“爱心爸妈”结对关爱活动现场,30余名“爱心爸妈”走近留守困境儿童身边,通过心理疏导、安全教育、趣味互动等方式,为孩子们带来浓浓温情。今年以来,作为衡水市2025年“微改革微创新”改革事项、全省妇联系统深化拓展“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改革试点,衡水“湖小苗”爱心社正如点点星光,为留守困境儿童照亮成长之路。
为深化拓展“爱心爸妈”结对志愿服务成效,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衡水市妇联创新打造了“湖小苗”爱心社关爱服务阵地品牌,并联合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湖小苗”标准化爱心社建设。截至7月底,全市中小学校共建设“湖小苗”爱心社62个,累计招募“爱心爸妈”2397名,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2050名。
精准施策织密关爱网络。针对留守困境儿童多集中在寄宿制学校的现状,“湖小苗”爱心社以学校为阵地建立标准化服务站点。聚焦精准定位、精准结对、精准施策,开展精准化关爱服务,“湖小苗”爱心社由学校妇联统一管理,配备统一标识和固定活动场所,建立机构职责、完善制度章程,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结对模式,将2397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爸妈”与孩子们紧密联结。在景县二中“湖小苗”爱心社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邀请在校留守困境儿童书写《心愿书单》,“爱心爸妈”通过陪伴阅读、故事分享等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学世界,鼓励他们以书籍为友、以知识为翼,勇敢追逐梦想。
多元服务点亮成长之路。“湖小苗”爱心社秉承“奉献爱心、守望互助,活跃校园生活,护航儿童成长”的宗旨,以关心关爱在校留守、困境及流动儿童为重点。孩子们在爱心社与“爱心爸妈”交流谈心;参与手工游戏、科普讲座等互动活动;在“心声墙”上倾诉学习生活中的感悟;将“微心愿”投进“心愿箱”,由“爱心爸妈”帮助实现愿望,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感受到社会关爱。在武强县,“湖小苗”爱心社10名青年党员志愿者“爱心爸妈”与10名留守困境儿童一一结对,通过破冰小游戏、非遗年画制作、赠送爱心小礼物等环节,与孩子们进行温情互动。五年级学生小雨(化名)告诉记者:“现在每周都能和‘爱心爸妈’一起聊天谈心,感觉特别温暖。”
长效机制保障持续发展。持续做好常态化开展关爱服务,深化“妇联+社会组织+爱心驿站+‘爱心爸妈’”关爱模式,聚焦机制建设,不断搭建信息共享共用平台,构建党政领导、妇联牵头、部门协同,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大“爱心爸妈”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关爱活动。截至目前,“湖小苗”爱心社项目已开展关爱活动330余场次,选树12个市级“湖小苗”爱心社。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进一步提升“湖小苗”爱心社建设水平和工作质效,通过校内帮扶与校外拓展并行的方式, 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地关爱服务,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记者感言:
改革的成果,从来都是以民生的温度、发展的速度、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一本《心愿书单》打开知识之窗,一幅非遗年画传递文化薪火,一面“心声墙”架起心灵的桥梁……在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湖小苗”爱心社正以精准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为“小切口”,在细微之处彰显着民生的温度。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爱心爸妈”们,他们不仅是志愿者,更是留守困境儿童成长路上的点灯人。他们一次次用爱和行动诠释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为孩子们弥补着成长路上的“缺失”。
采访中,留守儿童小雨那句“现在每周都能和‘爱心爸妈’聊天,特别温暖”,让人动容。这背后是2397双托举的手,是62个“湖小苗”爱心社织就的守护网,更是全社会对“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定回应。 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当制度创新与人文关怀相遇,爱的种子便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期待这样的“微改革”如点点星光,照亮每一株幼苗向阳生长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