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服务真方便,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在小区里就能办,不用我们跑来跑去了。”日前,在衡水市区尚书房小区内的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刚刚办完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的张女士,对“家门口”的这项服务赞不绝口。


这只是我市以“小切口”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我市以“双为”活动深化年行动为抓手,聚焦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环境建设,推出一系列切口小、见效快的创新举措,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审批做“减法”,跑出项目“加速度”。创新推出“多评合一”评审模式,将原本需20个工作日完成的逐项评审,压减到2个工作日完成,已为全市7个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减少企业办事成本30%以上。创新开展省级开发区环评审批扩面改革,针对橡胶制品业等特色产业实施“打捆”审批及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已完成“两证审批合一”项目数18个、橡胶制品等项目“打捆”审批8个,助力企业从“多次跑”转变为“一次跑”。 


服务做“加法”,便民体验再升级。在河北南网首次完成配电线路及负荷“一键转供”试点验证,将之前30分钟的负荷转供时间缩减至1分钟内,实现区域内故障、转供等用户“零感知”,电网自动隔离故障、自愈修复,有效保障用户用电稳定可靠。创新推行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无感延续”改革,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赋能,全市9200余名出租车驾驶员免于周期性换证奔波和频繁跑动办理延续注册,真正实现“零材料、零跑腿、零等待”。在信和荣景园、景和城、尚书房、润和佳园西区等6个小区首批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试点,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业务正式实现“小区内办”,截至目前,已高效办理业务逾1500件,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数字赋新能,助企发展添活力。成立全市首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打造“诊断—实施—运维”全链条服务体系,已为64家企业精准把脉,出具诊断报告或改造方案,推动企业研发模式向“数据驱动”跃升。 创新打造“衡水益链益站”微信小程序,以核心产业链为脉络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枢纽。试运行仅月余,已吸引超1100家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单位入驻,实现政策“精准达”、诉求“一键应”、供需“智能联”、要素“加速配”。推出经营主体电子档案查询服务平台,推动档案查询从“窗口办”向“网上办”“自助办”转型升级,有效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