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血压、打扫卫生、代买药品……9月3日早上八点,62岁的志愿者李秀梅来到80岁独居老人王大爷的家,一边忙活一边唠家常。在安平县,这样温情的“老帮老”场景每天都在各个社区上演。


今年以来,安平县贯彻落实省、市委社会工作部关于“老帮老”志愿服务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体,创新探索“老帮老”互助养老新模式,逐步构建起“政府引导、社区搭台、老人参与、社会支持”的养老服务新格局,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为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安平县依托15个社区居委会、145个便民服务驿站为全县辖区60岁以上老人9628人基本情况,建立低龄老人供给台账544份、高龄老人需求台账387份,推行“需求+资源”双清单制度,确保服务 “不脱节、不跑偏”。


截至目前,全县组建31支“老帮老”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300余名,完成结对帮扶302对,开展服务活动40场,服务老人2000余人次。社区工作人员动态维护帮扶信息库,确保服务持续、精准、有效。


“有需求随时说,志愿者上门办”——安平县推行的 “点单式” 服务模式,让老人的需求得到快速响应。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24 小时热线电话、社区线上平台三种渠道,工作人员及时收集老人需求,由志愿服务站统一“派单”,志愿者“接单”上门服务。同时,社区为受助老人发放 “爱心服务卡”,详细记录每次服务的内容、时长及老人反馈,定期回收核查,确保服务真实透明。



目前,服务已覆盖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应急援助等多个领域,累计为 23 户失能独居老人完成适老化改造,免费配备防滑垫、防滑凳、紧急呼叫器等设施。各社区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特色项目:国盛社区的 “银龄课堂” 教老人用智能手机,金帝社区的 “爱心义剪” 每月上门理发,幸福社区的 “戏曲养老” 团队定期演出河北梆子…… 丰富的服务让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发充实。


安平县15个社区结合实际,探索特色志愿服务模式,形成“一社一品”互助养老品牌格局。国盛社区创新“1+2+7+N”银龄悦享模式,以党建引领整合七支服务队伍,构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幸福社区构建“1+3+7”同心圆工作体系,通过社区统筹、“微网格”职能单位、“红色合伙人”联建共建三轮驱动,实现互助养老常态化;金帝社区建立“四邻八队+积分超市”机制,以四邻理念引导专业服务队为高龄、独居、失能老人开展精准服务。各社区通过打造银龄互助文化墙、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创新文化互助平台,推动“老帮老”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为保障志愿服务可持续性,安平县将 “积分超市” 制度与志愿服务挂钩,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服务质量进行量化积分,积分可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品,有效激发了低龄老人的参与热情。同时,当地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季度开展不少于2次专业培训,内容涵盖急救知识、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等,切实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通讯员:崔颖迅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