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提升项目”新闻发布会,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艾汝辉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雨天过桥难”问题。
铁路立交桥是衡水市区交通的关键枢纽,但由于地势低洼,每逢暴雨天气,极易出现内涝情况。立足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将“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提升项目”列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推进。
项目启动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专业团队,对市区中华大街、育才大街、新桥北街等铁路立交桥开展了全面调研,针对梳理出的核心问题,从“提动力、扩容量、连网络”三个关键维度发力,统筹调配人力、技术、设备资源,全面升级排涝系统。
针对原有泵站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中华大街、育才大街、前进大街、新桥北街4座泵站进行核心扩容改造。其中,中华大街泵站排水规模从900立方米/小时提升至1850立方米/小时;育才大街、前进大街、新桥北街泵站均达到1700-1850立方米/小时的排水规模。改造后,4座泵站总排水能力较之前提升120%以上,有效解决了“排水慢、动力弱”的核心问题。
为避免暴雨时雨水集中涌入管网造成拥堵,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在中华大街、育才大街、新桥北街3座泵站院内,牵头新建梯级调蓄池,总容积达400立方米,可在暴雨初期临时储存雨水,实现“错峰排水”。
为打破原有“单站排水、管网承压”的局限,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工程,累计铺设各类排水管道2960米,形成“中华大街泵站→育才大街泵站→前进大街泵站→前进大街明渠”“新桥北街泵站→滏阳河”的两条直排路径,让雨水直接排入河渠。
艾汝辉介绍, 经多轮降雨实战检验,该项目成效显著。今年入汛以来,改造后的中华大街、育才大街等铁路立交桥均未出现任何积水;雨水通过专用管网直排河渠,汛期市区主次干道管网拥堵率下降60%;新增的变压器、蓄水池等配套设施,确保泵站在连续降雨天气下24小时稳定运转,未出现设备故障、排水中断等情况。
接下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强化日常巡查、开展定期维护、优化应急保障,确保排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