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居民小区内的“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箱上,居民通过微信扫码或输入手机号就能投递可回收物,这些再生资源被回收之后又是如何处理的?9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衡水高新区的衡水悦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实地探访再生资源从回收至再利用的全流程。



走进分拣中心工作间,一辆辆满载可回收物运输包裹的车辆依次驶入,经自助过磅机完成重量统计后,倒包工人熟练地打开每一个包裹,将里面的物品倒入传送带。随着传送带运转,物品被输送至半自动分拣线,数十名分拣人员紧盯传送带上的物品,按照不同种类投放到相应的“料仓”内。待“料仓”内的可回收物达到一定量,铲车便会将其转运至打包机压缩打包并进行再加工和无害化处理,最终把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我们专门搭建了两条生产线,一条多品类主线,一条衣物分拣线,能实现纸箱、金属、织物、塑料等四大类别81个细分品类精细化分拣,目前日均回收再生资源20余吨。”衡水悦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纪彬介绍,为让居民更愿意参与可回收物分类,公司创新采用“互联网+回收”模式,在居民小区投放智能回收箱,打造“一站式” 服务体系。居民投递时,通过“一键投递—自动称重—即时返现”的极简流程,即可快速完成投递并获得收益,有效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目前,衡水悦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每200到300户居民一台的密度标准,在桃城区、衡水高新区投放“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箱近600台,覆盖居民小区205个。张纪彬说,智能回收箱还搭载了物联网技术,当设备内可回收物满仓时,设备自带的传感器就会通过物联网发送数据到运力平台,调度人员即可就近取回。同时,从智能回收箱清运来的每个可回收物包裹上还附有二维码,通过称重扫码记录流转历史,实现再生资源从源头到销售环节的全流程追溯,让资源循环过程更透明、更规范。



“再生分拣中心的建成使用和智能回收箱的投放,有效破解了生活垃圾分类操作难、动力难、协同难的困境,为进一步开拓垃圾分类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锚定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积极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全力打造“无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