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建党百年前夕,在河北衡水崔廷芳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受访者供图



2025年8月25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为崔廷芳老同志遗属王玉超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受访者供图


9月3日,在河北省衡水市电业社区一套单元楼住宅里,初秋的微风轻拂着窗边的纱帘,电视里正播放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画面,92岁的王玉超老人颤巍巍地捧着刚刚颁发的2025003892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沙发旁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已经有些年头的木匣,边角的漆已经磨得脱落、发白。


“这是老崔的宝贝。”王玉超轻声说着。打开匣盖,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多枚勋章、奖章、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抗战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她的手指轻轻抚过,仿佛在触摸丈夫崔廷芳的一生。


“6月份他走了,这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他没能见到。”王玉超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枚纪念章,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这是党和国家的认可,是对他们那段烽火岁月的最好见证。”


1926年,崔廷芳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新屯镇。1944年,18岁的他辞去天津米店的工作,回到家乡衡水参加抗日。那一年,日寇在衡水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丧心病狂地大肆屠杀无辜百姓,疯狂抢夺财物,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班曹店惨案、祝葛店惨案和张家庄惨案。


“那会儿他参加了主动加入模范班,就是民兵的前身。”王玉超回忆道,眼神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丈夫。那时候,衡水县公安科要组建一支140人的中队,崔廷芳听到消息后立即报名,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他那时经常收发武器、站岗放哨。有天晚上,他们打下了鬼子的炮楼,缴获了不少武器。”


崔廷芳曾详细向妻子讲述过对日作战的经历。“最惊险的一次,他们小队夜间突袭日军据点,用手榴弹炸毁了炮楼。”王玉超说,“老崔常说,那时候谁也不怕死,就想着多杀几个鬼子,为乡亲们报仇。”


“老崔是在抗战的火线上入党的。”王玉超说,1945年春节,在炮火连天的战壕中,班长宋怀河、指导员张相林为崔廷芳主持了简单的入党仪式。崔廷芳生前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我不怕死,不怕流血,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了更好地打日寇,不当汉奸、不当亡国奴!”


在抗战最后的阶段,崔廷芳参加了解放家乡衡水的战斗。“老崔说,解放衡水那一仗打得特别解气。”王玉超眼中闪着光,“那些曾经欺压百姓的汉奸伪军,终于被赶出了我们的家乡。”


在以后的日子里,崔廷芳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完成黄河铁桥阻击战,为淮海战役的准备争取了时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连队成功保卫了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水丰水电站,击落8架美军飞机。胜利归国后不久,崔廷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前往“三线”地区工作,在云南大山深处的水电站一干就是17年。1973年调入衡水用电管理所,直至1987年离休。


崔廷芳和王玉超于1954年结婚,没有华丽的婚礼,只有两颗年轻而炽热的心。当时,崔廷芳将一枚枚战斗获得的功勋章郑重地放在王玉超手中:“这里面有很多我在战壕里的故事,一定保管好。”


“老崔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英雄,”王玉超说,“他常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没有回来的战友。”


每年的9月3日,崔廷芳都会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将勋章、奖章、纪念章一枚枚别在胸前,站在阳台上久久凝望远方。王玉超知道,他是在怀念战友,回忆那段烽火岁月。


秋阳和煦,绿树掩映,阳光透过枝桠,洒满大地。这天下午,在子女的陪伴下,王玉超来到崔廷芳墓前。她将木匣中的所有勋章、奖章、纪念章一一取出,整齐排列在墓碑前。那枚迟到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放在最中间。


“老崔,这是你新得的纪念章。”王玉超轻声说,“这次的大阅兵,我也替你看了。国家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


阳光下,一枚枚证章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英雄故事。在那枚崭新的纪念章上,刻画着英勇的战士——他们紧握大刀、手持长枪,前赴后继、奋勇向前,正是崔廷芳和无数战友用青春与热血换来了今天的盛世中国。它所承载的记忆与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    


通讯员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