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北交南直”特高压大动脉,将把张北和蒙西清洁能源送到雄安,支撑新区全域清洁能源供应
◇“雄安新建城区配电网在全国率先实现电网通信光纤覆盖率100%,为配电网接上了通信高速路。”
◇坚持开展高起点规划,推进高质量建设,实施高标准选型,采用高智能装备,雄安将持续努力打造高可靠的国际一流绿色智能电网,建设大型城市电网标杆
四足巡检机器人在雄安新区雄东电缆 隧道内巡检(2025 年 4 月 15 日摄) 牟宇摄
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雄安这座未来之城,正在大规模开发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拔节生长。
电缆隧道实现智能巡检;部分地区供电可靠性达99.9999%,用户停电“零感知”;获得电力“马上办”,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一系列先进科技赋能应用、推出务实高效服务举措,雄安电网系统超前规划布局,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撑。
如今,国际一流绿色智能电网在雄安逐步成型。中国未来电网的模样,在雄安日益清晰。
科技赋能电力
雄东—昝西220千伏线路工程电缆隧道内,四足巡检机器人稳步行进,不时伸出机械臂对准电缆设备开展巡检。巡检机器人集成了可见光、红外、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功能,由运维人员在电缆监控中心远程操控,对电缆隧道运行状态进行全方位、可视化监测,实现全站关键设备自主巡检全覆盖。
这段隧道长11.75千米,一路穿越铁路、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国省干道、河道,肩负着为雄安起步区、昝岗片区、高铁片区提供稳定电力的重任。依靠人力,运维人员巡检隧道一次需要20小时。“机巡”代替“人巡”后,平均每年可缩短人员隧道内作业时间100多个工时,提升巡检效率和可靠性。
这是国家电网首个基于5G通信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机器人控制平台落地应用案例,为全国电力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探索出新样板。
“终端能源消费全部为清洁能源”“完善保障有力的供电系统”……《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对能源和电网建设提出高标准要求。为打造国际一流绿色智能电网,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应用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以物联感知替代人工检测、以可视装置替代人工巡视,建设具有全息感知和智能管控特点的智慧电缆线路。
抬头看,街上没有纵横交错的电力“蛛网”,城市配电网“隐身”在地下管廊内,澎湃电能穿越地下隧道送达四方。输电设备采用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电缆,目标电网电缆全入地,并部署分布式光纤测温、局放监测装置,实现状态实时感知、智能诊断和预警;电缆隧道中,部署5G专网、四足巡检机器人、AI摄像头等,实现智能巡检与实时管控……诸多先进科技赋能应用,为雄安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实支撑。
走进剧村“1+5+X”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仿佛置身于一座公园里——站顶是开放式花园广场,周边绿植遍布,驿站、咖啡厅、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这里一头连接张雄特高压,一头连着容东片区千家万户。来自张家口的风光绿电,点亮了雄安的灯。
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主任栾士岩介绍,未来,“北交南直”特高压大动脉,将把张北和蒙西清洁能源送到雄安,支撑新区全域清洁能源供应。
近年来,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探索“网城融合”“一站一主题”为特色的城市电网建设模式,变电站建设采用绿色环保工艺、材料和装备,建成了“蓬勃之树”“桃源梦境”“山水城市”“廊桥翠谷”等12座与城市融合共生的变电站,电压等级覆盖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构建起支撑新区快速发展的坚强电网骨架,也成为城市靓丽景观。
立起配电网建设新标杆
酒店、公寓、会展中心、办公楼和地下环廊,共同构成了雄安首个标志性城市建筑群——雄安商务服务中心。
作为“城市会客厅”,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是新区首个配网“双花瓣”高可靠供电示范工程覆盖区域,供电可靠性达99.9999%,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小于30秒。在满足负荷100%转供条件下,故障段可实现“零秒”自动隔离。
按照规划,雄安全域供电可靠率将达到99.999%。国网河北电力利用新区建设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维城市配电网,推动电网向智能化、数字化提质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城市配电网建设标杆。
“双花瓣”网架结构,是雄安新区供电公司为适应高可靠性供电需求,创新实施的一种中压配电网先进接线模式,利用免维护型开关柜和数字化在线监测元件,开关站和配电室可实现自动巡检和主动运维。未来,雄安主城区将采用“双花瓣”网架结构,容东、雄东等外围组团采用“双环网”网架结构,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率等指标全部处于国家电网公司先进水平,整体水平高于东京、新加坡、巴黎等城市。
雄安新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是新区电力输送、统一调度的“中枢大脑”。调控中心大屏幕上,全网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等清洁电力发电情况和输电线路、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实时显示,电网调度控制指令在这里精确发布。
调控中心负责人介绍,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配电物联感知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雄安电网应用,在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提升用户用电体验的同时,也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探索出示范路径。
雄安12座已投运变电站均为智慧站,配备了大量传感设备。电缆隧道实现5G全覆盖,部署具有智能识别算法的AI摄像头,可实现人脸、火焰、光闪等14种缺陷识别和预警,以及缺陷边缘识别与自动告警。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可实现主辅设备监控数字化、倒闸操作程序化、运维智能化,也为数字孪生电网建设提供支撑。
新一代配电物联感知系统,基于数字孪生和物联感知技术,实现了配电电缆、开关站、配电室、低压台区“四级”透明感知和全景监视。雄安新区供电公司还在云端部署了开关柜健康诊断算法,可实时掌握开关柜运行状态并实现风险早期预警。
“雄安新建城区配电网在全国率先实现电网通信光纤覆盖率100%,为配电网接上了通信高速路。”雄安新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负责人马涛表示,通信光纤的铺设盘活了线路差动保护、传感元件等一系列数字化设备,可观可测可控水平更高,可高效转化为全新生产力。
“马上办”强化服务
“电好用”,是雄安一些市民和商户的共同感受。在这里,从调度到运维,许多供电指标以毫秒为单位,正逐步实现用户“停电零感知”。
在电网系统中,调度控制系统是名副其实的“神经中枢”,10千伏开关站、配电室就像“神经末梢”。雄安电网采用“主配一体”调度管理模式,调度系统可完成主配网联合安全校核和风险辨识。发生故障时,系统可自主实施主配网故障协同处置,自动为调度员、抢修人员导航处置故障,这相当于电网运行实现“自动驾驶”。
这背后,隐藏着诸多电力“黑科技”。例如,部署在开关站的智能分布式自愈终端,能在100毫秒内自主完成故障点隔离、300毫秒内完成负荷转供,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
伴随着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央企总部、疏解高校和医院、科创企业等加速落地,雄安电网系统也构建起全新网架。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成立“获得电力马上办”办公室,推出规划支撑、电力迁改、施工电源、电力配套、客户接电、可靠供电等6方面18项“马上办”举措,服务各类用户用好电、不停电。
围绕380多个重点项目,雄安新区供电公司精心编制电源接入方案,“一企一员一案”保障中化、华能等重点项目用电需求;实现“让迁改等开工”,高效完成系列电力迁改工程,满足18项重大线性工程施工进场需求;超前规划投用一系列变电站,实现“电等发展”;做到施工道路建设到哪里,施工电源就保障到哪里;构建5分钟服务圈,在社区中心设立社区服务经理,靠前服务居民用电……高效的服务举措,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支撑。
面向未来,一系列“高标准”勾勒出雄安未来电网喜人图景——
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将满足N-2要求,这意味着电网中任意两个关键元件同时发生故障时,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主城区供电可靠性实现国际领先,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小于30秒;
将实现城市用能高度电气化,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多元化负荷即插即用。实现供电高度智能化,10千伏及以上电力设施通信光纤100%覆盖,建设在线感知系统,与城市信息互联互通;
开展高质量建设,突出绿色建造、智慧施工,变电站表皮功能化、景观化,融入城市肌理。推进绿色建造,形成清水混凝土、海绵变电站等数十项典型设计施工方案,开展“北斗+机械”、BIM+智慧工地等智能化施工,确保工程高质量;
建设广互动电网,可调节资源全量接入,利用互动技术和市场机制参与电网调节,源网荷储灵活互动……
坚持开展高起点规划,推进高质量建设,实施高标准选型,采用高智能装备,雄安将持续努力打造高可靠的国际一流绿色智能电网,建设大型城市电网标杆。
原标题:瞭望丨未来电网雄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