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16日,衡水籍作家丁庆中创作的抗战题材小说《平原之骨》新书分享会在石家庄举行。



此次分享会由河北省作家协会、衡水市委宣传部、花山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吸引了众多嘉宾和省内40余位文学爱好者参与。



小说《平原之骨》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和河北省作协重点选题扶持项目,也被衡水市纳入重点文艺作品扶持计划。该书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景州城高立早、高立仁和耿兴为代表的高、耿两家族摒弃恩怨、携手抗日的故事为主线,用写实和魔幻相融合的手法,生动展现了主要人物耿直智慧、不畏强权的反抗精神,诠释了中华民族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作品创作过程中,衡水市委宣传部全力保驾护航,先后组织多轮改稿研讨会,围绕作品情节架构、人物塑造、史实还原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逐字逐句精雕细琢,目的使作品主题更聚焦、叙事更紧凑、人物更鲜明,更好地还原烽火岁月、传承抗战精神。分享会上,与会人员从文学价值、历史意义、现实启迪、叙事风格、语言特色等不同角度解读了《平原之骨》,纷纷认为《平原之骨》以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云谲波诡的时代。花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李彬表示,丁庆中笔下的《平原之骨》字字浸着衡水市景县大地的泥土气息,句句藏着冀中百姓的抗日风骨,作品既扎根于作者的笔端,更生长在读者的心中,字里行间让读者共鸣作家创作时的深情与思考;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原副主席刘向东认为,丁庆中的写作可以用“心量、心情、生命”来总结,作者用沉静、细发的叙述来展现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人性和血性、风气和风骨;保定市莲池区作协副主席刘君福认为,作品文字灵动,既奏响着语言的独特乐章,更激荡着抗战烽火中血与火的铿锵。


丁庆中是衡水籍优秀作家,40年来始终把创作之根深扎故乡热土,先后创作了《蓝镇》《大地汉书》《森林母语》等精品力作,多部作品在《中国作家》《青年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分享会上,丁庆中回顾了创作初心,介绍了《平原之骨》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表示这本书的现实和故事来自于衡水市景县大地,来自于景县人民,将故乡的珍贵历史记忆转化为文学叙事,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汲取精神力量。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热土,衡水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红色文化。这些宝贵红色文化资源是文艺创作的富矿,孕育出了文学大师孙犁等名家大家。“冀中一日”群众写作运动,衡水是主要发生地之一。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冀中骑兵团,也曾在这片热土上战斗过。《平原之骨》植根于衡水红色血脉中,是衡水市献给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一份厚礼,更是对抗战精神和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衡水市将以《平原之骨》出版发行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扶持机制,让衡水成为作家艺术家采风创作的沃土,以文艺形式用心用情讲好衡水故事,为谱写中国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贡献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