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水市气象局始终将文明单位建设作为推动衡水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气象服务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铸魂、以业务创新强基、以文化赋能聚力的特色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凝聚文明建设“向心力”。该局将文明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每次重要天气过程,主要负责人亲临业务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头会商研判天气形势。面对暴雨、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构建起立体化防灾减灾体系。精准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实现“闪信”强制提醒等技术落地应用,通过“闪信”“靶向”“12379”等方式预警服务112.6万人次。


服务升级,打造惠民气象“金招牌”。在融媒体时代浪潮中,该局率先构建全媒体气象服务标准体系,完成业务流程再造与服务规范升级。聚焦公众气象信息传播,打造“气象+”可视化产品矩阵,形成《一周天气早知道》《首席说天气》《农气专家有话说》《衡湖画节气》等品牌专栏,周播天气趋势分析、首席预报员深度解读、农业气象风险预警等特色板块,实现气象信息从专业符号向民生语言的创造性转化。聚焦粮食安全和衡水特色高质量农业发展,与农业农村局和市农科院建立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强化关键农时、农事及灾害性、高影响天气气象服务,直通式气象服务100%覆盖全市70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示范建设,深州蜜桃、景县高粱等特色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文化赋能,培育气象精神“生态圈”。该局通过“书香机关·文明先锋”建设,从文化浸润、榜样引领、实践赋能三向发力,构建新时代机关党建服务矩阵。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赴市档案馆沉浸式体验“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关键时点,利用电子显示屏、LED等终端播放“时代楷模”等微视频,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常态化学习机制,形成尊崇英模、学习英模的鲜明导向。集中开展文明建设等系列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好事”,入户向包联小区居民了解生活困点和难点,服务满意率达98.6%。





创新驱动,激活事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创新平台作用,组建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创新团队,党员和青年科技骨干在团队中挑大梁。与中国气象科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衡水市农科院等开展研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提升气象科技的整体实力。2024年以来立项省气象局课题2项、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发表期刊论文17篇,其中SCI1篇、核心期刊8篇,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9项。13集体21人次获市厅级以上表扬表彰,衡水市气象局被国务院普查办和应急管理部联合授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风雨雷电第一岗”荣获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全国首届机关党建品牌”培育品牌。2025年,3人次在河北省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气象服务解决方案单项第一、预报专业知识单项第二名,河北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中3人分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日前,衡水市气象局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未来,该局将续深化“文明+”融合模式,努力打造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示范窗口,以更精准的预报、更温暖的服务、更创新的实践,在新时代衡水气象事业发展征程上续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