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把果蔬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重要抓手,以‘装备升级、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高端’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日前,武强县委书记王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他们积极推进高品质果蔬示范区创建、设施农业提升等工作,全县果蔬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王悦介绍,武强县制定了《武强县果蔬产业高品质示范区创建行动方案》,明确“一核两带N基地”建设布局,其中“一核”即北大洼核心示范区,“两带”即沿石黄高速和饶武路两侧示范带,“N基地”即新建和改造提升多个50亩以上规模的设施果蔬基地。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武强县2024年支持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创建十条措施》,在基地建设、净菜发展、示范创建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今年计划创建北代镇果蔬种植示范片区、杜林村果蔬种植示范片区、西代村果蔬种植示范片区、武强县赛元果蔬种植示范片区4个示范片区,推动果蔬产业专业化、连片化发展。目前,新建和改造提升农业设施653亩。今年上半年,全县果蔬播种面积1.09万亩,产量1.2万吨。
为积极推进品种改良,武强县深化与山东寿光等蔬菜产业集团战略合作,引进了“赛元优韭”“麒麟西瓜”“白砂糖西红柿”“红岩草莓”“美佳2号西瓜”等多个品质好、销路好、效益较高的果蔬新品种。同时,持续提升育苗能力,全县总育苗能力达1600万株以上。他们还不断健全标准体系,在赛元和康蔬园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室2个,将30家规模以上果蔬经营主体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
科技赋能让果蔬生产更“智慧”。武强县积极对接高等院校,推动校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加快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积极引进省内外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组建果蔬科技服务专家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合作,在武强建立科技小院和教授工作站,由1名教授带领2名研究生入驻,开展科技研究,并给予相关技术指导;与河北农科院共同研究配置功能肥;与廊坊农科院共同研究出韭菜新品种;在中国农大教授指导下研究出了有机肥槽式发酵技术。另一方面,加大本地果蔬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召开培训会、开展实地调研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今年以来,已培训果蔬产业高素质农民120余人次。
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武强县积极组织企业注册商标、开展“两品一标”认证等,计划年内将认证数量提升至10个以上,做优做强蔬菜品牌。一方面,强化品牌宣传,制定果蔬品牌培育计划,支持品牌主体参加河北净菜进京“六进”等展销会活动,提升武强果蔬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今年以来,组织农业企业赴北京、廊坊等地参加各级展销会3次。另一方面,加强产品推介,深化“果蔬进京入津”行动,积极对接京津冀大型商超、交易市场、机关单位、院校等,拓展武强果蔬在京津市场的占有率。目前,赛元顺利入选“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全国蔬菜质量标准化基地;赛元、康蔬园等与京津签订果蔬定点直供协议,与北京新发地国力商贸、北京圣佳星烁商贸、天津海吉星海林商贸等签订产销协议。
为强化平台建设,武强县积极打造电子商务中心,充分利用线上直播平台以及线下创客中心、直播小镇等资源,开展农产品直播展销,培养农贸产品直播带货人才,拓宽销售渠道。他们还着力推进农贸交易市场提档升级,完成了投资1700万元的康达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正在推动商户入驻,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后,将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促进果蔬交易。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果蔬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签约河北惠鸿食品新增生产线项目、武强数字农业产业园一期项目等一批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王悦表示,武强县将加快推进2024年中央设施蔬菜生产能力提升、温室果蔬种植等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推动全县果蔬产业快速发展,走好果蔬产业致富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李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