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衡水地毯传统编织技艺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衡水地毯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此次活动由桃城区文化旅游局、路北街道办等单位主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桃城区文化馆等多家单位承办,高校专家团队成员、企业传承人及街道办相关人员参会。
研讨会上,各方围绕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深入交流。有成员提出,可将地毯文化与家风建设相融合,通过研学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编织魅力。专家团队强调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建议推动非遗进校园、建设专属展览馆,使这项传统技艺走进更多人视野,彰显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价值。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生产车间。近4米高的机梁下,各色羊毛线在工匠手中流转,经“八字结”等传统技法编织,逐渐形成层次丰富的纹样。据介绍,衡水地毯编织技艺始于清末,一块手工地毯需经13道大工序、86道小工序,成品图案精美,兼具浮雕般的艺术效果,2013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桃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新朋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破解非遗创新发展瓶颈,通过培养传承人、结合现代设计开发文创产品等举措,打造特色非遗品牌,为衡水地毯编织技艺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