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余项新技术在河北场景验证应用


场景创新,激发成果转化新活力


7月9日,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堆场,智能平板运输车整装待发。 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空中,无人机灵活穿梭;码头,无人运输车敏捷穿行;地下,导航系统能提供精准定位……这样充满科幻感的应用场景,已成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将其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举措。


“场景创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新范式。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握场景驱动创新的重大机遇,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贯通“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的“双找”推进路径,激发成果转化新活力。


开放场景,新技术、新产品有了试验场


一项新技术想在对口领域大展拳脚,需要几步?


走出实验室只是开始。如果没有在较大规模的现实场景中经历“试用期”,新技术很难有机会在实操中得到改进创新;缺乏包含应用场景的历练,新技术也很难被大项目看中。


河北以创新应用场景开放为抓手,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


“打造和开放之初,对创新应用场景的梳理要细致、实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公开征集、推荐征集等方式,强化应用场景打造与开放,承接先进技术落地。


2020年,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历时7年,攻克自动化穿越式双小车模式起吊技术难题,却在寻找转化中屡屡碰壁。


彼时,受困于装卸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传统码头的弊端,唐山港一直在寻求破局之道。


一边有技术优势,一边有场景资源,河北港口集团决定开放集装箱码头25号泊位,与华电科工共同研发新一代穿越式双小车自动化岸桥。


历经数年试验,去年,这项全球首创的技术落地唐山港,岸桥装卸效率提升50%以上。前不久,它以每小时54循环,相当于108标箱的最高作业效率,创造了新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现实需求在哪里,应用场景就在哪里。


河北积极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需求,打捆打包开放一批场景资源,用“应用场景”打开更多“科创风景”。


廊坊、保定、沧州等地依托地方优势产业和区位优势,发掘算力、能源、化工等产业升级需求,吸引京津前沿技术在当地场景验证应用;石家庄、衡水、辛集等地举办百企进都市圈场景招商对接会等活动,吸引省外更多资源参与当地重大场景建设;唐山设立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以钢铁、港口、机器人等优势产业场景需求吸引省外独角兽企业落户转化;张家口、秦皇岛、邢台等地围绕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赛事获奖项目,针对性开展场景需求征集……


不断拓展创新应用场景合作空间,河北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通过与京津地区加强对接,共享优质资源与创新要素,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应用舞台。去年12月,京津冀三地科技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场景共建共享合作倡议”,河北围绕钢铁、装备、医药、算力、低空经济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布百项创新应用场景需求,北京、天津发布百项技术产品供给。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联手发力,前沿技术“跑”向应用场景。截至目前,河北围绕全省八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发布省级重大场景583项,640余项新技术在创新应用场景中验证应用。


牵线搭桥,技术和场景双向奔赴


由于药袋包装柔软且印有文字,药液中还有气泡,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利用传统灯检技术,很难检测药液中的异物。“我们想开发一款数智化程度更高的灯检机,但在这个领域没有技术积累。”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牛广跃道出苦恼。


去年,省科技厅在场景资源库中精准定位对接,积极搭建供需双方交流互动平台,很快,手握视觉成像技术的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找上门来,与石家庄四药达成合作。项目落地后预计每年能节约人工成本700万元,实现新增营收2000万元。


摸底调研、重点走访、企业座谈、政策宣讲,一年多来,省科技厅组织省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京津冀三地技术转移机构,按照周周有对接、月月有成效原则,以线上会议、入企考察、一对一对接洽谈等多种方式,开展小规模、多批次精准对接,吸引京东科技集团、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外150余家知名企业来冀商洽合作。


一边为场景找技术,一边为技术找场景。


6月26日,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雄安安全应急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决赛在雄安新区场景汇科创园启动。


比赛同时,路演台对面的洽谈室,河北光媚磁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艳媚作为首个结束比赛的选手,与雄安新区以及唐山市相关人员对接投资、落地等事宜。


“场景汇加速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陈艳媚说,通过参加大赛,他们得到不少与场景需求单位精准对接、洽谈合作的机会,项目得以更好地推广。


场景汇不是简单的技术比拼和技术展示,而是以场景驱动为核心,通过丰富的场景为前沿科技成果提供落地应用契机,通过精准对接,让科技创新真正实现价值,让产业生态更加蓬勃。


以赛引智、以赛促转,去年以来,石家庄、廊坊、衡水等地先后举办多场场景创新大赛系列赛事,搭建多重对接交流平台。光伏组件视觉大模型、汽车模具智能设计等一批获奖项目与英利集团有限公司、泊头市兴达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并在场景中应用。


服务支撑,“好场景”催生“好前景”


靠着场景创新这张名片,河北的招商模式再度升级。


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借助场景创新,河北的招商模式从“政府四处敲门”到“政策吸引”,再到“场景吸引”。


2024年,北京邮电大学的“北斗+室分”地下空间导航项目取得重要突破。团队成员傅彬决定依托雄安大规模地下场景,成立行道雄安科技有限公司。


为推动成果快速走向市场,去年7月,北京邮电大学、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携手成立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省科技厅还积极创新场景成果推荐机制,帮助对接省科技投资引导基金子基金。


“目前,地下定位、导航已精准到1至2米范围,产品还在‘雄安行’App开展公开内测。”傅彬说,不久后,他们的产品还将嵌入百度、高德等通用导航软件,为更多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


由场景结缘,依政策落地。近年来,为推动成果应用,河北持续丰富场景政策,吸引企业在河北投资。


财政有支持。在省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场景专项,支持创新程度高、应用价值大、示范效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场景项目,单项支持力度100万元以上;设立“众筹科研”项目,探索共投、共研、共担、共赢的场景研发新机制;在雄安新区先行先试合作创新政府采购新方式,区块链技术、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场景采取订购、首购方式,通过风险共担和成本补偿强化支持效果。


金融有支撑。省科技厅联合地方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共建近10只子基金,充分发挥省科技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上线科技投资研发转化损失保险,为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风险保障;与商业银行、省科技投资引导基金子基金等17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推荐机制,首批场景建设单位河北亿通线缆有限公司首获科技成果转化贷500万元。


场景作用持续发酵,选择落地的企业及团队不断增加。北京智眸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鲲鹏航空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已在河北注册公司。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河北用开放的场景、创新的机制、高效的服务,铺设起一条从实验室通向产业化的“高速路”。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首页/经济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 场景创新,激发成果转化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