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益彬 通讯员 彭艳峰 董选
作为衡水市的教育创新高地,衡水滨湖新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围绕衡水市教育局义务教育提质减负“八大行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衡水滨湖新区不仅注重学生学业的提升,更重视学生道德修养、科学素养、体育健康、艺术审美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践探索,成功提升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衡水滨湖新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2023年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教育职责评价,义务教育阶段育人方式多元化、学校设施现代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奋楫笃行 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
衡水滨湖新区各学校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应用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大力推行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任务驱动型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衡水滨湖新区鼓励学校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先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数字赋能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
同时,学校还注重衡水湖研学资源与科学技术融合,依托衡水湖研学基地和科技机构合作,组织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为了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衡水滨湖新区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现代化的衡水乐盛零度真冰场、泰华游泳馆、名扬马术馆、衡实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志臻击剑馆、跆拳道馆等体育场馆和艺术教育中心,定期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艺术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艺术情操。
同时,衡水滨湖新区以开展“‘五育’好课堂”为抓手,促进“五育”并举扎实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他们结合义务教育提质减负,鼓励学校通过开设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等方式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做足科学教育的加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衡水滨湖新区努力提升校园数字化赋能建设,投资300多万元,持续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示范校5所,机器人示范校4所,信息技术示范校5所,学校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体育馆等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现代化学习环境。此外,衡水滨湖新区还大力实施信息技术2.0工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衡水滨湖新区的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2021、2022、2023年在市、省和国家级的科技竞赛、艺术展览和体育赛事中分别获得57、96、101项优异成绩。家长们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社会对衡水滨湖新区教育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树立典范 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素质教育在国家层面全面实施已有20余年,衡水滨湖新区对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起步并不算早,但却勇于向最前沿冲锋。位于衡水滨湖新区的衡水滨湖志臻中学、衡水滨湖志臻实验中学、衡水中学实验学校等,自成立之初便秉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三年来坚决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积极开展提质减负行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注重思政课教育,将“培根铸魂”作为己任,结合“平‘语’近人”进校园活动,将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还特别重视法治教育,聘请法治副校长进校开展专题讲座,重点是“霸凌、欺凌、未成年人保护”,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在智力培养方面,学校严格落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采取了个性化教学策略,依托机器人示范校创建、图书馆示范校、科普进校园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了多个学科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深入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体育健康教育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衡水滨湖志臻中学作为体教融合试点校,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多个体育项目,每年举办校园体育节,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各种功能齐全的心理活动室,设有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排查、健康讲座和辅导活动。学校建立了功能齐全的艺术教育中心,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并举办各类艺术展演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创造力。
研学是衡水滨湖新区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学校与衡水湖生态研学基地、孙敬学堂国学研学基地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研学及社会服务、企业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研学中成长,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衡水滨湖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探索育人模式,努力打造富有特色、高质量的教育品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党育才、为国育才、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均衡发展 推动教育资源全面优化
衡水滨湖新区共有中学11所、其中小学6所,由于地理位置及学校自身发展等因素,学校间的教育存在较大差距。在追求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衡水滨湖新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优化教育资源,有效推动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面对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衡水滨湖新区首先着眼于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衡水滨湖新区通过区域内外的结对帮扶,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输出和高效利用,确保了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此外,衡水滨湖新区还特别注重对弱校的扶持,通过教师流动和政策倾斜等方式,调配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
为了提升弱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衡水滨湖新区实施了强师计划。通过连年公开招聘,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通过在职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各种评比活动及三区联合教研,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开展的区域统一校本教研、听评课、教学展评活动也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高了衡水滨湖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系列综合措施的实施,让衡水滨湖新区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正逐步实现。这对促进全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