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年味最浓的莫过于乡村大集。2月6日,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大集上,此起彼伏的鼓点声让整个集市上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氛围。


“走!赶集去!”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齐聚长街,街道两旁摊位一个接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码头李大集的特点是货物齐全、物美价廉,有排骨、炸年糕,也有年轻人爱吃的棉花糖、进口糖,还有新鲜的瓜果蔬菜、各种肉食等。


走在集市中,耳边不时传来音乐声、喇叭声以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这排骨给我称十斤!”60岁的唐晓辰正高兴把排骨放在三轮车上。“快过年了,来集上凑凑热闹。这个集上的菜很新鲜,我家远,一早就起来赶集了,买了好几样呢!”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购买的年货。


码头李集市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每逢农历二、七就会有集。一进腊月,大集自动升格为“年集”。村支部书记唐泽强告诉记者,“每年的‘年集’不仅村里老人喜爱,好多回家的年轻人也都来添置年货,热闹无比、年味特别浓。”


“来两斤糖,再给我称两斤瓜子!”手里拎着猪蹄、虾等年货的刘齐告诉记者,他平时在北京上班,好多年没赶过“年集”,集市上热闹的场景勾起很多小时候的回忆。


乡村市集,不仅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也见证了许多变迁。66岁的王彩霞是当地“蔬菜大王”,以前她用自行车拉着菜到各个集市上卖,一走就是一两天,如果想要把带的菜都卖完,要从村里往市里走,这需要他骑车几十公里。“如今不发愁卖不完,我也开上了小货车,在集市摆摊一天流水就有上千元。”王彩霞笑着说。


岁末是归家的讯息,赶集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人们满载而归,赶一场“年集”,买回的是年货,更是团圆的欢喜。


见习记者 霍锦彪  通讯员 梅佳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