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衡水市生态环境交出绿意满满的“期中答卷”:优良天数120天,同比增加19天;7个国考断面,6个达到优良水体;新增完成20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和93个村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蓝天碧水净土,让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用蓝天绘就“幸福底色”。今年上半年,我市综合施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源头替代、无组织提升改造、末端提升及深度治理多管齐下,组织谋划234个VOCS治理项目,并持续开展VOCS问题排查整治,排查整改问题43个;实施全域全时段秸秆禁烧,有效遏制露天焚烧违法行为;通过组织扬尘攻坚自查、精细化管理拉练、常态化督查检查,发现并整改扬尘污染问题4230余个;防治移动源污染,检查柴油车4241辆次,线上巡查柴油车检验过程及数据8663辆,检查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2094台次,抽查油气回收装置运行情况179家次,让尾气污染无处遁形。上半年,衡水蓝天更有“气质”,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47,同比下降8.5%;PM2.5平均浓度38.4μg/m3,同比下降16.5%;PM10平均浓度72.0μg/m3,同比下降9.9%。
让河湖清水长流。我市实施了重点河流水质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及时交办解决发现的污染问题。衡水湖引水期间,加强引水沿线水质监测及环境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处置,确保实现“净水入湖”。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市区河渠水质保护和南外环排污口、胡堂排干、班曹店排干等的巡查,确保城市黑臭水体达到长治久清。上半年,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衡水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体标准,衡水湖、滏阳河成功获评河北省第二批美丽河湖,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100%。
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我市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确定78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督促落实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制度。围绕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工作,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黑臭水体、厕所改造综合治理力度,加速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上半年,我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