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芳,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协会调糖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青少年内分泌与代谢病防治专委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足防治专委会委员、衡水四院内分泌科主任。擅长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各类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诊治;甲状腺疾病等。
盛夏三伏,高温与高湿交织,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管理的难度陡然升级。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孙芳芳指出:“夏季人体代谢加快、出汗量倍增,若饮食、运动、作息稍有不慎,血糖波动风险将大幅上升。”结合最新临床研究与患者案例,孙芳芳为“糖友”支招,助力他们平稳度夏。
“夏季饮食的核心是‘清热利湿’与‘稳定血糖’的平衡。”孙芳芳强调,糖尿病患者每日需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以白开水、淡茶为主,避免含糖饮料。“曾有患者因连续饮用冰镇酸梅汤导致血糖飙升至18.6mmol/L,险些引发酮症酸中毒。”她特别提醒,市售凉茶、果汁等看似解暑的饮品,实则含糖量惊人,“糖友”应避而远之。
在食物选择上,孙芳芳推荐“三多三少”原则:
多选优质蔬菜:冬瓜、黄瓜、苦瓜等含水量超90%的蔬菜,既能补充维生素,其膳食纤维还可延缓糖分吸收。例如,苦瓜中的苦瓜皂苷被证实具有辅助降糖作用,可凉拌或煮汤食用。
多食优质蛋白:鱼、虾、鸡胸肉、豆制品等低脂高蛋白食物,能增强饱腹感且不易引起血糖波动。孙芳芳建议采用清蒸、炖煮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烧烤等高脂做法。
多吃低糖水果:草莓、樱桃、苹果等水果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00至150克,且需在两餐之间食用。曾有患者因贪食荔枝导致血糖骤升至22mmol/L,住院调整三天才恢复稳定。
少碰高糖高脂食物:荔枝、榴莲等高糖水果以及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均可能加重代谢负担。
少盐少油: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食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少食多餐:夏季食欲下降时,可将每日三餐改为4至5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引发低血糖或暴饮暴食导致餐后高血糖。
“夏季运动需把握‘两避一补’原则: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及时补充水分。”孙芳芳指出,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紫外线强烈,“糖友”应选择早晨6至8时或傍晚6时后进行户外活动,每次运动30至40分钟,以散步、太极拳、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
她特别提醒,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若血糖低于5.6mmol/L或高于13.9mmol/L,应暂停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一旦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立即补充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复测血糖。“曾有患者晨练时未监测血糖,运动中突发低血糖昏迷,幸得路人及时救助才转危为安。”孙芳芳强调,安全永远是第一要义。
此外,孙芳芳提醒,胰岛素需冷藏保存,外出时可使用保温袋;口服降糖药若引起胃肠道不适,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时间。“药物、饮食、运动是血糖管理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稳糖之道,在于知行合一;知晓原理,更需践行。孙芳芳呼吁“糖友”保持乐观心态:“高温易使人烦躁,焦虑情绪会通过皮质醇分泌加剧胰岛素抵抗。可通过养花、与人交流等方式疏解压力,以平和心境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