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湖城满目新

 ——衡水市生态环境保护闯新路工作回眸


初春的衡水湖,因万千鸟儿的光顾而充满灵动和生机;数千只候鸟时而在空中翱翔、时而在水边起舞,上演“鸟浪”奇观;成群的鸬鹚或潜入水中捕鱼觅食,或在水面上畅游嬉戏,黑色的精灵与碧绿的湖水相映成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和白头鹤相继飞抵此地“做客”……如今到衡水湖越冬的鸟类达60多种6.4万余只。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这万千精灵就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



2022年,衡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闯新路,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优美的魅力新衡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环保“成绩单”:


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1,连续五年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二十位;13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幅度连续14个月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居全国第一;衡水湖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亮相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完成营造林27.5万亩,衡水市和6个县市分别获得“河北省森林城市”称号,省级森林乡村达到106个。衡水因全国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全国9个入选的城市之一。


蓝天白云常驻


市民于振永是名跑步爱好者,每天清晨都会沿着滏阳河跑5公里。“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他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成常态,最美“衡水蓝”频频刷屏市民朋友圈。


数字背后,是我市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结果。


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坚持治企、降尘、控烟、管车,通过精防、精治、精管,守护蓝天底色。



——聚焦重点行业分类精准施策。实施重点行业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工作,开展“升A晋B”专项行动,帮扶重点行业企业提升环保绩效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主动提标改造,争当环保“优等生”,全市A级、B级及引领性企业达到159家,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按照绩效分级实行差异化管控。同时强化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管理,减少和规范现场执法检查,构建起“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


——开展扬尘专项攻坚。建立健全扬尘污染源清单,分类健全14类1088处扬尘污染源和重点扬尘污染源清单台账,实行动态监管。开展扬尘污染防治自查行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设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以桃城区、高新区为试点,对247家餐饮油烟排放单位安装400台油烟实时在线监控设备,搭建餐饮油烟管控平台,将分散餐饮油烟排放单位纳入集中监管。印发《衡水市餐饮业污染治理攻坚方案》,鼓励引导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清洁能源替换,对拒不更换、仍采用木炭等非清洁能源的餐饮服务单位严管严控。全市328家需进行清洁能源替代的餐饮服务单位已全部完成替代。


——加强在用柴油货车监管。对发现的超标车辆采取分类治理的方式实现达标排放,共完成121辆重型柴油货车达标整治。动态更新并公布重点用车单位名录,引导全市86家重点用车单位建立重型柴油货车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并签订达标排放承诺书,精准开展入户抽查。


一泓碧水长流


初春,平静的衡水湖水面上,万鸟齐鸣,群舞翩跹,成为这片湿地的亮丽风景,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


“衡水湖受到候鸟的青睐,乐不思蜀,证明这里生态环境良好。”衡水市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吴军梅介绍。目前,衡水湖记录到的鸟类达333种、鱼类45种、昆虫757种、植物594种。2022年12月7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作为河北省唯一入选的案例,向世界分享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和成效,引来无数赞叹。


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市对衡水湖水质的持续改善:延长休渔期;持续实施生态清淤、沉水植物种植、生态浮岛建设、水生植物平衡收割、围湖绿化等项目;通过开挖水塘、引蓄水源、岸线修复等多种措施,营造多样生境……


如今,衡水湖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大气负氧离子含量达4600个/立方厘米。


多年来,我市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着这片天然湿地。“我市将加大生态补水力度、清除污染和加强湖岸带生态修复,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推动衡水湖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衡水滨湖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广宁说。


衡水湖的生态现状,是我市重视水生态修复工作的一个缩影。2022年,衡水市聚焦饮用水安全、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清洁化改造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四大领域”,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对1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施保护区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一级保护区隔离工程、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和水源地监控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稳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动“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全面配备净化消毒设施设备。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建立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实现动态监管、实时更新。强化粪污收运还田体系建设,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此外,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以及“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化改造。


2022年,全市国省考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6.9%;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全市县级市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系统22个平台系统全面整合,筑起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物联网。


满城青绿常新


2022年,衡水市完成营造林27.5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93.28%;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86%,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84.66%,城区林荫道路率达87.35%,水岸绿化率达88.35%;29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106个村被认定为省级森林乡村;衡水市和6个县市分别获得“河北省森林城市”称号。


……



这一组组数据,营造出了城在林中、人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园式”城市景观,是我市科学精准开展国土绿化,扎实有效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努力打造“林水相依森林城,生态宜居衡水市”的写照。



采取“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等形式,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利用城市郊区、城区周边现有带状廊道,建设环城景观防护林和郊野森林公园。按照“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树种绿化”原则,打造肃临路、饶武路等主干道路观花海、赏彩叶的生态通道。推进环村林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沟渠隙地和广场游园等建设,打造“村边密林化、村内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生态田园风光。灵活采用“一路两沟四行树”等种植模式,着力构建农田林网体系。


在环衡水湖绿化方面,着力打造自然生态、植物林带、科普教育、视觉焦点、道路流线和心理感受六大特色体系,建设电瓶车道、自行车道、滨水步道、湿地栈道、七彩慢跑道五级道路,重点实施特色观光岛、荷塘月色、海棠花溪、桃园春色、丛林观鸟等12个景观节点建设和环湖外围绿化工程。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抓源头、严管控,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71家,全部完成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开展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全面排查涉重金属企业。对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重点建设用地,督促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坚决杜绝“毒地”开发利用。


建机制、创品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乡村生态振兴示范村,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解决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和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水平,100个任务村已全部达到示范村创建标准。新增完成30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河湖荡起的涟漪映照着蓝天,鸟儿飞过水面与游人并肩赏景,夜深时星空浩瀚辽阔无垠……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在衡水大地精彩展现,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与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同步提升。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争取衡水湖入选国家美丽河湖案例,完成305个村庄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衡水,正以绿色为墨、以生态之笔描绘美丽湖城新画卷。

 

图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