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曾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面对“突围贫困”的时代课题,县委、县政府牢牢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全党动员、全力攻坚,释放出精准扶贫强大合力。


从“跑步鸡”,到产业扶贫全覆盖,再到电商助力……一个个产业链让贫困群众获得发展机会,从脱贫,到稳定脱贫,再到迈入小康。从2018年脱贫摘帽,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45%,到2019年底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09%,再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人均纯收入翻了三番,武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武邑县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进一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全县干部群众正齐心协力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奋斗,为乡村振兴铺平坦途。


脱贫不松劲 织牢防贫网


每天清晨,武邑县审坡镇赵寺院村赵秋生都会把他负责的街巷打扫干净。这是村里给他安排的保洁公益岗。


“秋生,有什么困难及时跟我们说,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11月1日,赵秋生打扫街道时,驻村干部张世辉正带领工作队员在村子里走访排查。



几年前,自从妻子因为意外瘫痪在床,丧失劳动能力,一家的重担全部压在赵秋生一个人身上,使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得知他家的实际情况后,驻村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制订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帮助他从困难中走了出来,成功摘掉了“穷帽”。


虽然脱贫了,但工作队对赵秋生的关心并没有停止,还帮助他申请了公益岗位,既方便他照顾家里人,也增加了一份每月300元的收入。“这些年党的惠农政策好,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相信自己一家一定会逐年好转。”赵秋生笑呵呵地说道。


“在短时间内,脱贫群众的底子仍然薄弱,凭一己之力很难有大起色,扶上了马还需要再送一程。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队伍不撤、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持续落实帮扶责任。”张世辉说。


今年以来,武邑县成立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仍然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重新明确副科级以上干部包联名单,同步对全县226个驻村工作队作出调整,组建起县乡村三级防贫监测队伍。如今,1850名帮扶干部依旧奋战在巩固脱贫攻坚一线,与群众一起朝着幸福生活奔跑。



为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该县不断强化重脱贫更防返贫的理念,全力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整合民政、教育、医疗等平台资源,建设防贫大数据中心,健全完善防贫监测预警平台,将脱贫监测户和非贫困低收入一般户全部纳入实时动态监测,实现互联网+防贫监测预警+部门帮扶同频同步。同时,完善防贫监测程序,按照“部门筛查,即时交办、入户核查、结果反馈、跟踪盯办”程序,由县乡村振兴局及时推送各部门预警信息,交各乡镇即刻办理,结果上报县级主管干部和市乡村振兴局,有效确保了“早发现、早响应”。



筑牢防贫“拦水坝”,更要增强造血功能,杜绝“饱而复饥、暖而复寒”。


该县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人群,持续跟踪收支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因户因人、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发现一户、帮扶一户、清零一户。对全县防贫监测对象64户183人全部实施分类帮扶:为7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35万元;对26人进行就业培训,公益岗位安置13人,灵活就业3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0户139人;参加商业保险64户183人;享受“三免一助”22人、国家助学金6人;发放防贫保险24户83.6万元。



“我们必须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已脱贫人口无一人返贫,防贫人口无一人新贫。简单来说,就是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就业帮扶;无劳动能力的,通过综合性措施化解风险,织牢防止返贫的保障网。”武邑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贾海潮说。


走好过渡期 倾力惠民生


近日,记者走进武邑县前张桥村村民粘玉群家中,只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客厅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正要打算到武罗合作社打零工的他看到驻村干部的到来,又放下电动车和“客人”们聊了起来。


“我们村脱贫出列后,我是不是没有低保了?”


“脱贫不脱政策,你不用担心,好好干,争取把日子越过越红火。”驻村工作队给他吃了“定心丸”。今年65岁的粘玉群因孩子上学,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仅给他织牢了防止返贫的保障网,还时时关注他的生产生活情况。


摘掉“穷帽”后,当地很多群众担心失去扶贫政策保障,会造成后续发展乏力,甚至又回到“解放前”。


对此,武邑县严格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享受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还采取多项措施扎牢民生保障网,让帮扶一直“在线”,为群众幸福“加码”。



围绕学有所教,狠抓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大力推行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持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义务教育零辍学。今年以来共资助贫困学生4798人次,资助金额418万元。


围绕病有所医,狠抓基本医疗政策落实。健全四重保障机制,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对脱贫人口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县脱贫人口共有2681人次享受三重保障住院报销服务,报销医疗费总额1300余万元。


围绕住有所居,狠抓住房安全政策落实。针对今年以来连续降雨较多的情况,常态化组织镇村干部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对全县79861户农房排查全覆盖,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围绕水有所保,狠抓饮水安全政策落实。健全饮水安全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加快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524个行政村在水质水量、供水保证率等方面全部达到省要求标准。


围绕困有所扶,狠抓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的原则,组织各乡镇区开展全面梳理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防贫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437户7558人,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869户1911人,已全部落实兜底政策。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武邑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差一项”的原则进行地毯式精准排查,找准群众差什么,对症下药补短板,不留死角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努力让脱贫答卷更精彩。



念好产业经 谱好增收曲


“以前没技术,没胆量,没资金,想富都难。现在,我种瓜、养羊不愁资金、不愁技术、不愁销路,心里有底儿。”武邑县审坡镇贾寺院村王保庄原来是村里脱贫的“老大难”,仅靠种几亩地生活,年初干到年尾,也就进账2000多元。


2016年,在帮扶责任人的鼓励下,他尝试发展设施瓜菜和养羊。去年,村里的扶贫养殖场建成了,王保庄赶着羊搬进了新家。从开始的十几只到现在的七八十只,光养殖一项每年就进账5万元。如今,他养殖的羊、种的甜瓜供不应求,从“欠账”到“盈余”,王保庄乐得合不拢嘴。


在武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如王保庄一样受益于产业发展的脱贫户还有很多。


坚持既“输血”又“造血”、既“扶智”又“扶志”,武邑县把发展产业作为治本之策,持续深化“1+X+1”产业扶贫机制,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推进特色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覆盖带动。在原有493个“县乡村户”四级产业平台基础上,今年又谋划建设了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华昊现代农业园区提升项目、志豪肉羊繁育基地项目等27个项目,辐射带动更多脱贫户或防贫户通过投资、劳动、土地等多重合作方式,深度嵌入到产业链上,实现双重以上产业覆盖,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该县还积极培育新兴业态,释放电商扶贫拉动力,推动农村电商“一村一站”全覆盖,带动全县电商达到2200多家。同时,顺应“电商+直播”新趋势,建成投用5个实体直播间,为扶贫产品搭建起永不落幕的“网上展销会”,全县电商交易额连年突破40亿元大关。



近两年,韩庄镇国英家庭农场的李治国也依靠电商把“芽菜”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在武邑县有关部门的扶持下,他组建了专业电商团队,注册了“鑫绿雅”商标,各种芽菜产品在京东、拼多多、“扶贫832”平台上卖得很好,最高价每斤卖到19元,每天200多个订单,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


在他的带动下,该镇50多户贫困户依靠“芽菜”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一人致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了我才高兴。”李治国说,下一步,他要在搞好芽菜种植的同时,建好“扶贫工坊”,免费向乡亲们传授种植技术,带动更多的人发展芽菜种植,实现共同富裕。



为进一步拓宽多元增收渠道,该县坚持以产业促进就业扶贫,重点依托硬木雕刻、金属橱柜两大传统特色产业和13个特色“扶贫工坊”等,累计拉动26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以产业撬动金融扶贫,累计发放扶贫贷款6000余万元。以产业激活消费扶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全方位推介“邑人制造”系列县域特色品牌,年销售3.5亿元以上。预计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将增至14611元,较去年增幅17%。



如今,设施蔬菜、特色养殖等项目在全县遍地开花;手工布鞋、服装加工等扶贫工坊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保洁、护路等乡村公益岗位成为农村新职业;县域137家企业对全县226个贫困村帮扶实现全覆盖。


 启航新征程 逐梦振兴路


走进审坡镇贾寺院村,420亩蔬菜大棚内生机盎然、瓜果飘香,5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热闹非凡,满载农产品的运输车辆整装待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贾寺院村原本是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村。自2013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展对口帮扶以来,历任驻村扶贫干部尽心竭力,会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强党建、兴产业、扶志智、强基础,靠着特色种植养殖,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不仅摘掉了“穷帽子”,实现了整村脱贫,还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今年以来,该村将农耕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以传承“耕读文化”为主题,集游乐、研学、观光、采摘、体验、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特色示范区。在衡水市第五届旅发大会中,作为唯一一个乡村游景点,贾寺院耕读文化小镇大放异彩,浓郁的乡村气息令人眼前一亮。



“脱贫只是第一步,好日子还在后头,我们要继续苦干实干加油干,把基础打得再牢一些,把工作做得再细一些,让大伙儿都能尝到乡村振兴的甜头儿!”展望贾寺院村下一步的发展前景,党支部书记贾三虎信心十足。



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启航乡村振兴新征程。今年以来,武邑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力促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五清三建一改”目标,完成新建公厕314座、户厕3980座,并结合“空心村治理”和空闲农宅利用,对清理出的场地进行小菜园、小果园改造,大力发展“边角经济”,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质量。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环卫、公交、供水、供气、物流、医疗、污水处理城乡一体化工程,硬化村内路面36万平方米,改造建设农村公路11.8公里;完成129个村供水管网、水表井改造提升工程,城乡二元结构差异不断缩小。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先后建成鑫鼎农业院士工作站、河北梨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发展了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500多名专家支招现代农业,培育出论个卖的武邑红梨、跑够百万步的跑步鸡、绿色韭菜、麻酱西瓜等60多个高端安全食品品牌,以高附加值的利润回报,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实施乡村旅游工程,创新打造了贾寺院耕读文化小镇,借旅发大会成功举办绿色产品展销节,200余种武邑农产品受到游客青睐,带动滏阳河生态农旅带、韩王思公美食非遗民宿区等六大区域农旅品牌建设。


如今,全县524个行政村实现垃圾日产日清,28万农村人口饮用上安全江水,群众在家门口可享受大医院问诊待遇,“厨厕污水一体化处理”全覆盖让村庄不再污水横流……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新图景正在武邑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