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达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于志宏和同事在研发车间里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正在帮助企业设计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案,可用于各个学习智慧教师建设,实现课堂教学的可视化、智能化、趣味化。


“老师们给我们的员工进行线上、线下培训,为我们单位进行现场技术支持与指导,培养了相关技术人才。特别是帮助我们实现智慧教室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预期可以使企业年收入增长30万元。”河北达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史立宏高兴地说道。


致力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高职院校因企业的需求而壮大发展,又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资源。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准确自我定位的同时,也给目标企业进行了细分,着手寻找企业兴奋点。


“中小企业更渴望发展,但他们缺乏高校的智力支撑。”衡职院院长李建广说,“我们要抓住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大院大所难以入眼而对中小企业却至关重要的技术、项目、资源、人员等难题,这也是我们高职院校需要探索的校企合作路。”


单去年一年,衡职院就向企业派驻了十几名大学教授科技特派员,下企业进厂房当工人,涉及的专业涵盖了机电系、计算机系、艺术系等。


大学教授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张雨、李桂玲、彭军强老师创办的机电创客联盟,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他们与河北威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后,研发了一种填补行业空白的农业执法专用装备,可以迅速检测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该系列产品投入市场后,极大提升了农业执法的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目前该系列产品在河北、甘肃、吉林等省将两百多个执法单位使用,销售利润达500多万。


作为衡水市一家微小企业,衡水思创科技有限公司亟需改进工艺加大生产效率。衡职院教师依托校内“现代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共同联合开发新型钢筋滚丝机,将切面、剥皮、攻丝等功能集合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企业在获得了项目支持和技术服务同时,衡职院教师利用企业资源深度参与、培养人才,双方的手越拉越紧。衡职院教师彭军强、周月侠等作为领头羊组建了三个技术攻关团队,开展技术研发与攻关,累计获得“一种机电控制用试验台,行走辅助装置,一种用于继电保护的夹持装置”等三项专利授权;艺术系张丹丹的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获得“一种平面设计绘图装置”一项发明专利授权……这些发明成果将逐步应用于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卓有成效的高校智慧。


目前,衡水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和制造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3 2”市域主导产业体系和“9 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都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衡职院大学教师团队和行业、企业对接,把衡水所有的大中小微企业都当成服务对象,全面增强了服务地方能力。急企业所急,送企业所需,衡职院送出了诚意,也送出了态度。 目前,该校与习三内画公司等20余家企业实施深度合作,与9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联盟,成立20个协同创新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建立了54个校外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