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造提升果蔬设施3203亩;蔬菜年育苗能力达3500万株;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1个;建成区、乡、村三级网格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菜篮子”抽检合格率保持100%……



2023年以来,衡水市桃城区大力推动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做好保障服务、推动进京入津等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强了果蔬产业竞争能力,果蔬产品已成功进入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市场。


精心布局 打造果蔬产业新高地


三年来,桃城区锚定重点,精心布局,多举措推进高品质果蔬产业稳步发展。



积极实施基地建设工程,桃城区依托设施蔬菜生产能力提升、蔬菜产业贷款贴息及高品质蔬菜高效节水等财政补贴政策,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打造了7个高品质果蔬规模示范片区和1个露地蔬菜(雪里红、芥菜)种植基地。三年间,全区新建果蔬设施288亩,改造提升2915亩;累计实现果蔬节水灌溉面积5855亩。2025年预计全区果蔬产量23.342万吨。


聚焦龙头企业培育,桃城区持续推进新雅轩食品(河北)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项目,着力建设生产车间及库房、换热站、动力中心、辅助用房和办公楼等;推进广聚农业科技(衡水)股份有限公司蛋白桑种植,发展蛋白桑种植800亩;发展现代立体AI农业产业园,新建棚室15亩,安装了鱼菜共生循环农业系统和智能育苗设备。



围绕做强特色品牌,桃城区实施品牌塑造工程,三年间,通过积极申报“两品一标”产品、名优特新农产品和特质农产品,全区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1个,果蔬农产品注册商标达10个。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桃城区抓住“蔬菜进京”有利时机,推行“基地直供+冷链配送+展会营销”模式,推动优质果蔬产品高效进京;推动全区50家规模以上果蔬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依托省、市级农产品追溯平台实现了“合格证+二维码”电子追溯,农产品从田间到超市全程可追溯,让首都人民吃上“放心菜”。


此外,桃城区还大力实施平台建设工程,发挥106国道、京广铁路的交通运输优势,拓展果蔬物流专线,提高仓储物流保供能力,以东明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建设项目为依托,推动东明果蔬交易市场提档升级,预计2025年年底农产品交易量将达到30万吨。


政策扶持 护航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桃城区落实“六项政策”,为高品质果蔬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制定了《衡水市桃城区构建高品质果蔬产业场景行动方案》和《衡水市桃城区果蔬产业高品质发展奖补办法》,对在高品质果蔬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符合条件的果蔬产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企业等主体给予适当奖补,切实提高了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


制定了《桃城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对符合标准的果蔬示范主体进行每个主体不低于2万元、整个项目每年不低于40万元的物化补贴。


积极申报蔬菜产业贷款贴息项目,2023年以来,全区蔬菜产业贷款贴息资金累计达到23万余元,惠及经营主体5家。


落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中央衔接补助资金100万元,在邓庄镇武家庄村、邓庄村新建果蔬设施7座,年均增收3万余元,带动周边农户50余人就业。


落实农旅融合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611.35万元,在邓庄镇武家庄村、河沿镇郭埝村新建果蔬设施36座,带动脱贫户和防贫监测户人均增收500元左右,并带动7个村平均增收3万元。


此外,高品质蔬菜高效节水项目投入资金171.5万元,助力桃城区实施蔬菜水肥一体化面积1000亩,覆盖经营主体6家。


科技引领 果蔬产业加快转型发展


科技是果蔬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桃城区强化科技引领,加强人才培养,推广良种、良法、良技,持续提升果蔬产业竞争力。




实施科技助力工程。桃城区深化与中国农大、河北农大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联合研究无花果基因测序、木酢液配方优选实验、A+温室工厂、人工光植物工厂、LED育苗及优质叶菜、果菜,富硒油菜、瑞克斯旺黄瓜等多个项目。同时,他们以大山合作社、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等8家科技示范主体为载体,不断完善“技术专家队伍+示范基地”的服务模式,通过采用“示范基地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展示技术,示范品种,展现模式,“以点带面”、矩阵式推动果蔬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累计吸纳基地周边村民参与用工1000余人。


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桃城区先后与中国农大、河北农大、中国农业科学院、衡水学院、众农益道和PGS联盟等院校和民间科研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累计成功举办果蔬培训班4期,培训高素质农民584人。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桃城区瞄准京津高端消费市场,探索发展富锌、富硒、富钼等功能果蔬品种,并选育、引进和推广了“普罗旺斯”“粉兰达”西红柿等一批设施果蔬名优新特品种,亩均增收近2000元。




强化技术辐射,桃城区以世外桃源、振兴家庭农场、后铺蜜桃园、梅开五福桃园、邓庄山楂种植基地为支点,大力推广果园生草法等技术,辐射带动全区7500亩果园,改善了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品品质。同时,该区依托衡水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全面开展以智慧化、工厂化种植示范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农事科普、娱乐休闲、农民培训等多元活动,进行戴多星荷兰黄瓜、樱桃番茄、奶油生菜等新品种果蔬的种植示范推广,带动果蔬种植面积200余亩。


通讯员 刘路 张亚萍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