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老师真好
她升入四年级后,班主任换成一位女老师。这位老师,穿一件淡灰色上衣,深蓝色的裤子,裤子的两个膝盖上打着椭圆形的补丁。她站在讲台上,严肃的面孔里透着慈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付”,说完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付素玲”三个字,转过身来后说,“从今天起我来带咱们这个班。我是东刘庄人,咱们是老乡,我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一个人,这个人叫张香玲。”然后她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张香玲三个字,她说,“张香玲是东刘庄的骄傲,她曾是咱东刘庄一位民办教师,她学习非常刻苦,她考上了山西太原工业大学建筑系,分配到北京中国冶金工业部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作,成为一名工程师,这是咱东刘庄的骄傲,也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同学们好好学习,咱们不单要有张香玲,还要不断涌现出李香玲,王香玲、刘香玲、宋香玲……我担任了你们的老师,我就对你们负责,对国家负责。同学们,在学习上我会严格地要求你们,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使你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东刘庄学校,每一个老师在进入新的班级时,不约而同地在第一堂课都要讲学校的模范样板张香玲。这个名字,不但在学校享有盛誉,在东刘庄也是家喻户晓。
梦君又一次感觉到,作为张香玲的侄女,比其他人更骄傲。
她有一位三五九旅的多才多艺的模范父亲,使她感到骄傲,有一位慈祥的,割麦子第一的母亲使她骄傲,还有自学成才的大学生二姑使她骄傲,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让全家人骄傲、全村人骄傲、全国人都骄傲的张梦君。
换了老师以后,班上换了新气象,付老师对学生特别严格,课堂上她满脸的严肃,要求每个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她走到讲台上向同学们环视一遍,开始讲课。大部分同学都能挺直腰板看着老师认真听,看到哪一个同学一走神儿,她立刻停下,目光对着那个同学,直到那个学生看着老师,认真听讲为止。
教室后面有一个门,直通学校办公室,上课时同学们认真写字,谁也不说话,谁都不回头。
对于她讲的课题,要求每个孩子听懂会做,假如没有听懂,一定要问老师,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不懂装懂等于欺骗了自己。课堂下,让学生认真做好作业,作业留得不多,一天一篇习字,要写得清楚工整。每个孩子的作业本都编好页码,学生做错了题写错了字,不允许撕下来,待重新把题做好后,让正确的答案和错误的答案同时留在本子上作比对,让学生铭记发生错误的原因,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班上60多个同学,每一个作业本她都认真批改,油灯下一直工作到深夜。她对智商高的同学和智商低的同学一视同仁,对于智商低的同学她多用些时间指导他们,让他们赶上课程进度;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孩子,她积极帮助,下午放学后,常常带几个学生到自己家,先让他们做作业,她为孩子们烙几张饼,做点稀饭,让他们吃了饭做完作业再回家。
付老师早晨到校很早。冬天,她到校后亲自通开炉子管火,把火烧旺,给孩子们做上一壶开水。有些孩子顾不上吃早饭,拿上一个饽饽,放在炉台上烤,烤得饽饽黄黄的,咬一口香香的,再喝上一碗老师烧的开水,孩子们暖暖地笑了。
老师晚间会把炉子封得好,一个冬天也不会熄灭,她只是让孩子们帮助倒炉灰,每班一个冬天分配700斤煤,她们班只烧300多斤,教室暖和又节约能源。
付老师从教多年从来没有打过学生,她反对体罚孩子。
这是一个冬天傍晚,放学后,她从教室走出来准备回家,发现有一个男生站在另一个教室门口。她走过去,发现被罚站的同学已经尿湿了裤子,在院子里冻得直发抖。这个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已经走了,付老师说:“你赶快回家吧。”
这时跑过来一个男孩说:“俺们老师叫我看管他,不让他回去。”
付老师对男孩说:“你不用担心,有事我兜着,你也回家吧。”
两个男孩向付老师深深地鞠一躬,背上书包跑回家去。
付老师只要碰到类似的事情,她都要管,她不怕得罪人,她管得宽,都管到学生家里去了。他要求学生回到家看孩子抱柴火做饭,不要打架,不要给家长惹事儿。刘家有三个孩子,分别在三个班级,其中付老师班上的这个孩子,学习成绩好,回家后最爱干活,家长对这个孩子最满意。
老师责任心强,方法得当。班上孩子们学习成绩优良,即便“文革”期间她也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班上有个学生对付老师说,有人说咱们班的学生不是革命闯将,都是小绵羊。付老师说,该闯的时候闯,不该闯的时候不能闯。父母都不容易,他们白天下地干活,喂猪喂鸡推碾子推磨做饭,晚上给你们缝补衣裳,你们来一天就要学一天,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家长。
付老师敬业、爱学习,不懂的查字典或者问资历深的老师,她说,决不能误人子弟。有一个学校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问老师尼克松是谁?老师想了想说,是一棵大松树。
付老师除了讲课本上的,偶儿也会出一两道课外题让学生开动脑筋。
这一天,她出了这样一道课外题:六棵树种三行,每行数起来都是三棵,怎样种?出题的时候她看到张梦君正在小本子上画画。
付老师叫她到讲台上来做这道题。她大大方方走到讲台上,拿起一根白色粉笔,淡淡地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拿起一根绿色的粉笔,在三个角上种上一棵树,每条线的中间种上一棵树,这样,三角形的小树林,跃然黑板上,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
张梦君上课用铅笔画画不是第一次,你看她在画画,可是老师讲得她也听在心里,考试成绩也不错,所以付老师对她网开一面。
老师赞扬她说:“张梦君不仅仅把题做对了,还用简单的几笔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老师当场决定说:“后面的黑板,从下周开始利用起来办黑板报,由张梦君画黑板报花边和插图。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全班同学齐声说:“好!”
梦君也跟着一起说:“好!”
放学回家后她对父亲说:“爹,老师叫俺画黑板报。”
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为她高兴。
这天晚上,父亲没有讲故事,没有唱戏,也没有画小猴子小老虎。他在纸上画葵花、喇叭花、菊花,还有各种花边。她和姐妹们看着父亲画画,别人看热闹,梦君看门道,她把一笔一笔做画的方法深深地刻在心里,然后学着父亲的样子,在纸上试着画。父亲在一边指点着,她用铅笔画出了一朵葵花,又画了一个喇叭花,父亲夸她画得不错,她也感觉画得不错。
两天后,她蹬着高凳子,用彩色粉笔画上黑板报的报头、报边,上边是葵花,下边是喇叭花。老师和同学们看后非常惊讶,没想到张梦君画得这么好。
大江说:“看不出来呀,张梦君还真有两下子。”梦君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算是对大江的回答。
田野看了梦君的画说:“那葵花画得太好了。”她笑一笑,这也是一种回答。
她的伙伴俊娥,用小拳头锤打着她的肩膀说:“你怎么一夜之间就学会画画了。”她也用小拳头锤了俊娥一下肩膀,算是另一种回答。
老师在班上夸她,画画得好,歌唱得好听,学习努力,又喜欢做好事,是个好学生。
老师心里的好学生,也是好学生心里的好老师,好学生喜欢接近好老师。好老师喜欢把事情交给好学生做。
付老师有一个一周多岁的孩子,小保姆是梦君家的邻居,梦君从小喜欢孩子,经常到保姆家看老师的小孩,老师有时买几块饼干让她带到保姆家。
这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下着雪,她和俊娥又到保姆家看孩子,孩子见了她们哭喊着要找妈妈。
俊娥说:“他要找妈妈。”
梦君说:“要找妈妈咱抱着他去找老师。”
保姆说:“下这么大的雪,别去了”
俊娥说:“给他裹上斗篷。裹严实喽,没事儿。”
保姆见她们执意要去,只好拿出孩子的红色斗篷,把孩子从头到脚头裹起来。
天上飘着雪花,梦君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雪花打在她们的脸上,感到很惬意。她们喜欢在雪里行走。
东刘庄是个大村子,从村东头的保姆家到村西北角老师的家有一里地,梦君和俊娥一人抱一会儿,抱到老师家,觉得自己做了好事,会给老师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老师推开门一看,吃惊地说:“这么大的雪,你们就把他抱来了?”
梦君和俊娥听老师的口气,明白不应该在下雪的天气把孩子抱来,感冒了怎么办?知道错了,俩人沉默不语。
老师看她们低下头,突然意识到什么,急忙接过孩子说:“来了就来了,我好想他,在雪中抱着他走这么远,又累又冷,快进屋暖和暖和。”
她俩进了屋,俊娥解释说:“他哭着要找妈妈。”
老师说:“抱过来,省得我过去看他了。梦君俊娥快坐下。”
她俩坐下来。
老师对怀里的孩子说:“多亏她俩抱你来了,妈妈正想你呢,你就来了。”然后又表扬梦君俊娥,给军烈属扫院子,帮五保户大娘推碾子,做了很多好事。
她俩听到老师的表扬,顿时感觉温暖起来。
第二天是星期一,梦君和俊娥背着书包,拿着条帚扫着雪去上学,走过的地方扫出一条小路,这条小路一直通到学校。她们一边扫雪,一边唱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扫雪的不只是她们两个,在那个提倡学雷锋做好事的年代,很多孩子们都是一边唱雷锋,一边做雷锋。
老师没有忘记表扬这些学雷锋的好孩子。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得到赞美后,梦君心里美滋滋的,学习更加努力,也更积级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和其它宣传活动了。(待续)
作者:师桂英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