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消防战士正在帮助转移兴隆县六道河镇朱家沟村村民。王立群摄
滦平县付营子镇九神庙村大部分居民居住在一条山沟中,按照防汛预案,发生汛情时,该村需转移9户28人。
“由于连续多场降雨,山体已经饱和,这次降雨来临前,我们扩大了转移范围,首次将居住在沟口和直冲山路的4户17人也纳入转移范围,以免发生山洪威胁村民生命安全。”8月5日,九神庙村包村干部宋金磊告诉记者。
近期,我省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我省受灾地区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果断扩面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千方百计筑牢生命防线。
精准研判、动态扩面,科学调整转移人员范围
“院墙没事,房子没事。放心了,放心了!”8月5日7点,雨停两个多小时后,滦平县张百湾镇五道岭村70岁老人孙全祥便匆匆返回家中,见一切安好,他揪了一夜的心终于放下了。
自7月26日当地因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以来,这是孙全祥第一次被转移安置。
五道岭村地处滦河两岸,位于张百湾镇12个沿河村的最下游。7月26日晚,大雨如注,镇里安排的沿河巡护人员发现,上游河水不断上涨,一条条提示信息发到各村。
“按照相关部门给我们村量身定制的防汛预案,我们转移了46人。”五道岭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桥说,为确保居住在河道两侧低洼区域村民的生命安全,7月26日晚上11点,在完成预案要求的转移后,村里又紧急转移了未在名单里的13名村民。
8月4日,承德市防汛办与该市气象台联合发布信息:预计8月4日白天到夜间,全市有大到暴雨。滦平县随即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各乡镇迅速行动,开始实施人员转移,并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转移范围。
接到通知,五道岭村再次对转移安置方案进行调整,考虑到持续降雨,山体容水能力达到饱和,存在山体滑坡、坠石等风险,该村将需要转移区域从原来的河道两侧低洼处,扩大到居住在山谷内的居民组。
“多转移一人,就少一分风险。”王春桥说,村里本着“就高就近、安全第一”的原则,又转移17人,转移安置总人数达到76人。尽管扩面转移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但看到全村1720人安然无恙,王春桥说再累也值得。
在扩面转移中,阜平县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
7月25日下午5点至次日凌晨1点,阜平县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雨量突破极值。该县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制定个性化转移方案。各乡镇迅速成立由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组成的转移工作小组,累计转移6个镇4655名群众,其中扩面转移1303人。
“一开始接到暴雨预警,我们立即把低洼处的4户群众转移了。”阜平县王林口镇方太口村党支部书记李风国说,7月25日晚8点,眼见雨越下越大,他按照预案组织村干部和30多名青年防汛抢险队员,又把200多名群众从家中安全转移出来。
我省受灾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和雨情水情变化、险情发展,并对山洪、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科学研判,在预案基础上动态合理确定扩面范围,正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坚定践行。
安全转移、妥善安置,让群众愿意转、放心转
8月5日,兴隆县六道河镇桲椤台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保民逐户查看房屋受损情况。村旁的清水河恢复平静,就在几天前,这里还是滔滔洪水奔流而过。
“洪水最深处超两米,幸亏转移及时,应转尽转,全村无一人伤亡。”王保民说。
7月27日下午4点59分,兴隆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桲椤台村立即启动转移预案,着手转移河道边村民。其中,地势最低且紧临河道的二组,居住着4户人家。
“我们立即安排这4户村民转移到村委会,并准备了方便面、矿泉水等基本生活物资。”王保民说,对于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撤离的村民,他们耐心劝导;对行动不便者,则搀扶甚至背送转移。
7月27日晚11点,暴雨如注,河道流量激增。桲椤台村一组虽地势较高,但因紧挨着河道仍面临洪水漫灌风险,直接影响30余名在村村民的安全,村指挥部当即启动第二轮转移预案。
“每名村民转移到哪里,具体路线怎么走,谁负责,我们都实际演练过。”王保民说,党员干部挨家挨户敲门,让村民向高处转移。
7月28日凌晨2点30分,兴隆县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扩面转移近4000人。
28日天微亮时,被暴雨和洪水袭击的桲椤台村一片狼藉,情况比想象得更严重。庆幸的是,该村党员干部已经提前扩面转移了村民,保障了全村人的生命安全。
8月1日,兴隆县又参照防汛Ⅰ级应急响应进行了扩面转移,共转移群众15000多人。“六道河镇部分受灾严重的村,县里兜底安置一部分,其余由乡镇进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后续保障工作均已到位。”兴隆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易县易州镇西庄村村民张文霞家紧挨着排水渠。7月24日晚的强降雨导致排水渠溢水倒灌,湍急的水流淌进她家院子。危急时刻,村干部迅速将张文霞夫妇及周边邻居转移至村委会避险。
“西庄村位于城区西部,虽然不属于山洪和地质灾害受威胁区域,但是我们根据汛情发展实际,适时启动扩面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易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谢安达介绍,7月24日晚10点,该县启动首批扩面转移,202户448人被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得到妥善安置。
安置工作是防汛避险人员转移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安置工作做好,才能使群众愿意转、放心转。
为确保群众正常生活,易县预先准备集中安置点525处,配备床铺、饮用水、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医疗保障用品,确保被转移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有病能医”。
当前我省正值主汛期。每一次果断扩面转移,都彰显着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政治担当,让广大群众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陈宝云 林凤斌 寇国莹)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原标题:扩面转移,关口前移筑牢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