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饱和度只有70%多,CT显示两肺满是白茫茫的片絮影……”近日,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五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艳虹看着59岁患者的检查结果,心情陡然沉重。经详细询问病史,她厘清了病因:患者既非新冠感染,也无药物中毒,而是前一晚癫痫发作时呕吐物被误吸入肺,酸性食物残渣引发广泛出血性肺炎,形成典型的“白肺”。



“患者意识尚存,插管难度大!”麻醉科医生赶到时,刘艳虹语气焦急。支气管镜探查结果更为棘手——患者肺内已是弥漫性出血,宛如一片“红色迷雾”。刘艳虹立即组织团队讨论,决定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随后,吸痰、插管等操作紧锣密鼓展开,9名医护人员协同调整患者体位,刘艳虹反复叮嘱:“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注意防止皮肤压伤。”此后四天,每天下午5时至次日早晨8时,医护人员都会合力为患者翻身,昼夜轮班间,还要精准调控抗炎、激素、止血等多种药物。


然而病情并未如期好转。一日上午,患者女儿探视时情绪崩溃:“这病是不是没救了?”家属开始默默收拾行李,准备办理出院。正在查房的刘艳虹听闻,立即上前劝阻:“他才59岁!除了肺,其他器官功能都还好好的。现在放弃,就真没希望了……”她近乎恳求地望着患者妻子:“再给我们两天时间,哪怕之后转院,也别现在回家。”


在刘艳虹的劝说下,家属最终同意继续治疗。接下来的48小时,成为与死神赛跑的关键期:医生24小时不间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理人员每小时为患者拍背排痰,俯卧位通气持续进行。治疗第四天,奇迹出现——患者氧饱和度稳定升至90%以上,肺部CT上的“白色阴霾”逐渐消散。几天后,患者已能在妻子搀扶下,缓慢在楼道行走。


“看到他和爱人笑着打招呼,这些天的坚守都值了!”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患者康复出院,刘艳虹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场持续14天的“白肺”救治战,正是五院重症医学科“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


市五院重症医学科成立5年来稳步发展,现已配备先进的抢救设备,能够对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进行人工替代支持。该科室医护人员将继续秉持“仁心仁术、敬业奉献”的态度,托起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