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正是丰收的盛季。


“哗……”清晨六点,冀州镇后冢村东面的莲藕种植基地里传来清脆的嗞水声,打破了村庄原有的宁静,奏响了一曲丰收的欢歌。



种植户谢晓宝身着防水裤,熟练地将高压水枪精准地对准荷塘底部。刹那间,浑浊的泥水如沸水般翻涌起来,一根根通体雪白、粗壮饱满的莲藕,顺着水流浮出水面。一旁的工作人员手法娴熟,迅速将莲藕捡拾起来,仔细分拣,不一会儿,田埂上便堆起了一座座“莲藕小山”,那场景,煞是喜人。


“今年是我们种莲藕的第二年,你看这藕,单个都能长到两三斤,品相和产量比去年还好!”谢晓宝抹了把脸上的水珠,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他脚下的这片700亩的荷塘,曾经是后冢村零散经营、收入不高的鱼塘。


2023年,后冢村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这片闲置资源承包给有莲藕种植经验的专业种植合作社,自此开启了“鱼塘变荷塘”的华丽转型之路。这一转变,让这片鱼塘焕发出勃勃生机。



正在分拣莲藕的村民孙书根一边麻利地将莲藕按大小分类,一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自从我们这儿种了莲藕,不仅塘子被收拾得比以前干净利索,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这可比出去打工方便多了!”


莲藕种植和收获期间,合作社每天都会雇用十余名村民务工,他们主要负责莲藕采摘、分拣、包装等工作。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村民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临时分拣点,记者看到,刚从荷塘里捞出的莲藕经过清水冲洗后,显得格外白净鲜嫩。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装入集装箱中,还在箱子里贴心地放上冰袋,以确保莲藕的新鲜度。



“我们的莲藕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客户反馈特别好,说我们的藕脆甜多汁,不管是凉拌还是炖汤都好吃。”种植户自豪地介绍道,今年700亩莲藕预计总产量能达到150万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总产值能突破300万元。


后冢村党支部书记张浩进看着丰收的景象,心里乐开了花:“以前村里的鱼塘收益一般,2023年以来,我们将零散鱼塘合并成连片大塘,把鱼塘承包给种植团队后,不仅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数万元的收入,还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真是一举两得!”


同时,后冢村还计划和种植团队进一步合作,围绕莲藕发展荷塘观光、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让莲藕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黄金产业”。


临近中午,荷塘里的采摘仍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欢声笑语伴着水声在田间久久回荡。一根根鲜嫩的莲藕,从泥里到箱里,从荷塘到远方餐桌,铺就了农户的增收致富路,更为后冢村的乡村振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