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园“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群众生活的家园,是城市文明的基本单元。一座城市的颜值和气质,不仅体现在林立的高楼、宽阔的街道,也藏在整洁的老旧小区、干净的街头巷尾。


创建“红色物业”、改造老旧小区、升级硬件设施……作为全省首个开展物业精细化管理的试点城市,衡水市积极探索破解基层物业精细化管理难题,提升物业行业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居民从有居到优居、乐居。


“红色物业”

新鲜实在的获得感


“饭菜既可口又实惠,孩子们不用惦记着回家做饭了,我还多了个地儿和邻居们聊聊天。”在天正御龙湾小区,80岁的王大爷对社区食堂的饭菜赞不绝口。这一乐事,得益于我市大力推行的“红色物业”模式。


人民群众在哪里,民生需求在哪里,党建就覆盖到哪里。近年来,衡水市立足群众所需所盼,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的“红色物业”新模式,把“红色服务”真正做到居民心坎上,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全市坚持“因地制宜、一区一策”原则,全力推动“红色物业”专业化服务进驻小区。符合条件的小区物业成立党支部,不符合条件的通过派驻党建指导员方式,将小区打造成“红色物业小区”。



中华街道社区量身定制“菜单式”服务,实现各小区管理精细化、精准化、精心化。福苑社区丽景福苑小区的楼栋特色文化建设、育新社区盛世桃城小区的“楼道月月谈”活动、华东社区温莎花园的生活服务信息库,盛世桃城物业设置爱心驿站、多功能“红色便民服务站”等,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存在感、认同感和参与感,还让服务更贴心、更高效,让物业的底色更“红”、服务更“优”。


日间照料中心、社工食堂、嵌入式照护中心、家风馆……在昊和沁园小区,物业通过建组织、进人员、立机制,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建立党组织领导物业管理多方联动服务机制,整合多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物业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和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其先进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央视频等媒体报道。


截至目前,全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专业化物业管理小区1045个,覆盖率为46%。市区已在20家物业企业建起党组织,建成“红色物业”,覆盖小区200余个。


小区改造

让“有居”变“优居”


2024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效改善老旧小区居住品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风貌和形象。



在市区永兴路嘉慧园小区,新粉刷的墙体、硬化完的路面、楼与楼间新安装的路灯和摄像头,让这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整体面貌有了显著提升。


“原来这楼的外漆面掉个大花脸,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现在墙面粉刷一新,地面也硬化的特平整,走起来别提多敞亮。”“以前,顶楼家家都漏雨,现在都修好了。”看着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区在慢慢变美,居民们不禁为小区的改造拍手称赞。


为了让改造后的小区更符合居民的意愿,桃城区住建局的工作人员多次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和设计人员商讨改造方案,力争在改造前摸清群众所想、在改造中体现群众所盼。“楼体的外墙颜色、施工的方法等,都充分采纳业主的意愿。”工作人员介绍。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2024年,全市计划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1个,惠及居民5294户。其中,16个小区完成了健身器材改造,新建健身器材114件;33个小区进行了坡道、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建设,新建坡道500余个,新建楼梯扶手180余个;有条件的小区全部开展了通信线迁改入地改造,共铺设通信线地埋管道3100米;51个小区采取业主自治、引入物业服务企业等模式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一个个老旧小区逐渐蜕变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美丽家园。


智能设施

助力物业服务再升级


近些年,因为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事件不断发生,“电动自行车上楼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4年夏天,智能阻车系统全面覆盖市区依云湾小区,只要电动车进入,电梯不光会警告,还会停止运行。电动车不再上楼,小区物业又着力解决充电桩和车棚数量不够问题,重新规划小区地面设施,建设电动车充电智能配套设施,受到居民好评。



为扎实推进住宅小区智能阻车系统全覆盖,我市积极开展住宅小区载人电梯智能阻车系统安装调查摸底,各县市区灵活采取“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共同出资”“充电桩企业出资”“向第三方缴纳维保费代替购买”,多途径多模式开展安装工作。2024年8月,全市693个电梯住宅小区共计16581部电梯全部安装智能阻车系统,衡水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全覆盖的城市。同年,实现全市高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全覆盖。 


在市区恒大绿洲小区,智慧社区系统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物业服务的效率与便捷性。业主苏丽娜通过手机App轻松上报了热水器故障,仅需半小时,专业维修人员便上门迅速处理。该系统的启用不仅实现了线上报修、物业缴费等一站式服务,还显著缩短了居民与物业间的沟通时间,服务响应速度与效率显著提高。这一平台的推出让居民在家即可享受服务,同时也让物业服务更加精准到位。


规范物业

建设居民心中“好小区”  


从“好房子”到“好小区”,让城市更宜居。近年来,我市始终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优化服务水平,规范物业管理,以服务“初心”换取群众“放心”,努力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好小区”。


维修资金是房子的“养老钱”和“治病钱”。为持续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我市成立住宅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工作专班,进一步完善维修资金申请流程,优中选优服务单位,免费提供预算审核,联合开展竣工验收,严格把控审计监督,强化施工企业监督,切实守好群众“钱袋子”。


为落实物业服务精细化管理要求,针对物业管理混乱表象问题、物业服务企业不规范等问题,我市发布《衡水市住宅物业服务等级规范(试行)》,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明确服务标准、强化业主权益保障。同时,聚焦物业服务领域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多发频发的突出问题,开展物业行业集中排查整治,进一步规范企业物业管理和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了物业服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如果说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那么物业管理就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衡水市在物业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典范。通过创新“红色物业”、引入智慧社区系统,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收益的合理利用以及智能设施的广泛安装,我市成功提升了居民的居住品质与满意度,推动了从“有居”向“优居”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