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河北连续三年将“新春第一会”锚定同一主题,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从经营主体总量突破889万户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十年新高,从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到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我省印证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之一”的超高含金量。
市场化改革激活发展春水。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把握“减法”和“加法”的辩证统一。我省以“瘦身”促“健身”,通过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成为政务服务的新常态。以“破壁”促“提效”,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全面落地,市场准入效能线上评估全面开展,树起公平竞争的新标杆。由“被动”变“主动”,惠企政策从“企业申领”到“政府送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折射出服务至上的新变革。当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要素如活水般精准灌溉,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创新活力在燕赵大地充分涌流。
法治化保障夯实发展根基。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放得活”,更要“管得住”。我省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邢台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入企扫码”,将涉企执法行为置于阳光之下;“首违免罚”清单则彰显执法温度,刚柔并济筑牢企业敢闯敢干的法治保障。同步推进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专员制度,构建起“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全链条信用体系。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河北所有地级市、县级市均进入本序列前100名,市场主体既得“安全感”更添“获得感”。
国际化拓局重塑竞争优势。优化营商环境,需同步做好“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篇大文章。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效应,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向河北加速集聚;河北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截至2025年一季度,累计形成各类制度创新成果266项;廊坊经洽会打造全球商贸物流行业发展风向标;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钢铁驼队”搭建对外开放新通道;河钢塞尔维亚钢厂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标杆。随着外资项目密集落地、“河北制造”加速出海,我省在国际竞争中不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当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升级,要素保障从“充足”向“精准”迭代,全省正凝聚起“人人、时时、处处皆重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让燕赵大地加速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造的乐园,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出更加精彩的河北篇章。
编辑:姜长淼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原标题:冀时评 | 河北以营商“软环境”锻造发展“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