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水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我市将着力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充分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千年运河焕发新活力。


中国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大运河是水路,更是文路。它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互通,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留下了河道、水工设施、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各类遗存,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大运河衡水段流经我市故城、景县、阜城三县,总流程为179.05公里。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去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31个大运河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通过开展考古发掘、重点文物保护修缮、生态修复、打造文化地标和文旅项目等,高质量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衡水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5年工作要点》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和挖掘文化价值内涵等方面进行了部署,为衡水继续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方向。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照工作要点,认真履职尽责,深挖运河文化资源,强化协同治理,坚持融合发展,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