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冀州区门家庄乡堤北桥村的“孝老食堂”,干净整洁的厨房里热乎乎的饭菜已出锅,近50名老人坐在舒适宽敞的餐厅里边吃边聊天;故城县里老乡后里老村“孝老食堂”,菜品丰富,还送餐上门,温馨舒适的用餐环境、便捷贴心的配套设施、科学合理的菜品搭配,彰显着对老年群体的浓浓关怀。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解决老年人的就餐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去年,衡水市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乡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从优化助餐服务供给、提升助餐服务质量、推动助餐服务持续发展、加强助餐服务监督管理、强化实施保障等方面,把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等工作范畴,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并明确到2025年底,全市80%以上的城镇社区将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和孝老食堂。如今,越来越多的孝老食堂让老年群体“食有所依”,乐享晚年。


“孝老食堂”承载着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也传递出浓浓的民生暖意。把这一暖民心的好事做好,需要更多努力和探索。要保证建设质量,相关部门开展好食品、消防、房屋安全等监督工作,有效化解“孝老食堂”运行风险。要坚持因地制宜,探索“以场地换服务”、食堂“拓展外卖业务”等模式,建设社区(乡村)办得起、老人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孝老食堂”。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建设机制,使社会各界成为“孝老食堂”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