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临近晌午时分,阜城县古城镇西马村的“同心食堂”渐渐热闹起来。村里的20多名老人,循着四溢的饭香来到“同心食堂”。圆桌旁,66岁的五保户马连明,正与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西红柿炒鸡蛋、豆角炒肉、黄瓜拉皮,还有大锅菜、馒头、小米粥,虽然都是家常饭菜,但是比自己做得香多啦!吃着舒服,实惠还省事儿。老伙计们在一块吃着也热闹,省得一个人觉着没意思……”马连明笑着竖起大拇指,为食堂点赞。



在西马村,这座专为60岁以上老人设置的“同心食堂”,让村里老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上都“吃”出了美美的“幸福味”。“我们食堂定的有食谱,根据老人们的口味和需求每天一换。肉、蛋、奶、菜样样齐全,基本上是天天不重样。特别是中午,都是荤素搭配,最少三四个菜,想吃哪个吃哪个。”“同心食堂”负责人姬艳丽说。


西马村距离阜城县城5公里,村里常驻人口不到260人。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有的老人住不习惯城市楼房,自己还是守着村里的几间瓦房。这些留守老人们,大多数因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赶集买菜不方便,一日三餐营养也跟不上,很多时间靠热剩饭或自己凑合做,时间长了,吃饭竟成了麻烦事。


马连明回忆着自己做饭的场景道:“原来自己一天三顿饭,没有规律,饿了就做,经常是凑凑合合。有时在集上买的菜也放蔫了,做出来也不好吃。”


近年来,西马村坚持党建引领,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聚焦村内特殊困难群体及老年群体需求,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积极带领村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阜城县汇鑫园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水果玉米1000亩,村集体收入每年也可达20万元,预计三年内村集体收可达50万元。在此基础上,2023年12月,村里筹划建设了“同心食堂”。


西马村的“同心食堂”,可容纳100人,在这里就餐的老人每天只需要拿4元钱,早晚各1元,中午2元,不足部分由村集体补贴,守住了老人们的美好“食”光。“现在村里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我们就是为了解决在外务工的人的后顾之忧,让这些老人们在食堂吃喝方便、干净又卫生,也有营养,同时解决他们独处造成的精神寂寞问题,在全村树立起一种‘你养我小、我陪你老’的村风。”西马村党支部书记马滨说。


“孩子们都在外地上班,原来总是惦记我们,怕我们舍不得吃,抽空就往家跑。村里有了‘同心食堂’,他们也就放心了,在外边工作也安心了。我们这些老人一块儿吃饭,唠唠家常,大伙儿就跟一家人一样。”村民马秀然高兴地说。


据了解,“同心食堂”还承担村里的红白喜事就餐,标准在每人20元左右,一桌12个菜才200多元,比到镇上的饭店每桌要省近300元,减轻村民了负担,引领着移风易俗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