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从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全市项目建设,支撑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所有用地批次全部落实计划指标保障,做到各类用地需求保障率100%,圆满完成2023年度项目用地保障工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中介绍,我市立足重点项目土地要素保障核心职能,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切实打通各类隐性障碍,有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做到应保尽保。研究制定《关于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点项目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三条用地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性保障政策,制定完善用地计划指标配置清单。主动与发改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提前梳理重大项目清单,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今年,保障国家、省重大建设项目清单中石衡高速项目、雄商高铁项目,保障用地总面积6919亩。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双基项目、民生工程项目等各类项目,分级分类、协调推进。同时开辟重点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重点项目即来即办、快审快批,限时办结,实现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保障。紧盯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国家奖励指标,并采取“上半年预支、下半年核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模式,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组卷报批213个批次,总面积20137亩。其中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共50个,保障用地面积3941亩。省重点项目保障率连续两年全省排名第一,指标争取力度和保障力度均创近年来新高。


我市按照“严控总量、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思路,切实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大力提升市级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全市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18715亩,完成率115%,超额完成本年度处置任务。同时积极推进“用地清单制”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全面实行“交地即交证”,节约项目审批时间和企业开发成本。在全市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由出让向出让、租赁并重转变,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实际需求,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激励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推进“零增地”技改,在符合规划、安全、环保要求,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工业企业在现有用地上进行改扩建或拆旧建新,促进产业更新、提容增效,超出原批准总计容建筑面积的部分不再收取土地出让价款。支持工业用地宗地分割、合并转让,实行预告登记转让制度,高效便捷开展不动产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