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桃城区以“试点推进、品牌带动、示范引领”为理念,创新探索“银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激发活力,形成“低龄助高龄、健康助失能”的互助养老新格局,不仅破解了高龄、失能老人照料难题,更让银发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活动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老帮老”志愿服务工作新路径。


党建引领筑根基,精准服务打底色。桃城区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老帮老”志愿服务的 “红色引擎”。桃城区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规划指导;街道和社区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确保工作层层落实。同时,积极协调社会组织与社工专业团队,组建“老帮老”志愿服务队,并动员老党员、老干部等率先垂范,带动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为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在全区开展地毯式摸底调查,通过入户走访、智能问卷等方式建立老年人“需求-供给”双台账:一方面摸排高龄、失能、独居等特殊老人服务需求,形成需求清单,涵盖了心理慰藉、情感疏导、养老协护、购物帮办、文化学习、卫生清洁等六项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对低龄健康老人的技能特长、服务意愿进行登记,建立包含医疗护理、家电维修等多种类服务的供给台账。通过供需精准匹配,对高龄且行动不便的老人,重点安排购物帮办和卫生清洁服务;对于有心理慰藉需求的老人,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志愿者定期进行交流。通过这种精准服务,增强了“老帮老”志愿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试点先行树标杆,特色服务创品牌。按照不同社区类型,桃城区精心挑选了4个试点社区,因地制宜打造“老帮老”特色示范社区,涌现出一批标杆品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的银龄“幸福网”。其中,桥东社区以“家文化”为核创新“1+2+5”工作法,“老友帮帮团”下设五支分队,提供陪伴、健康管理、反诈宣传等服务。“唠嗑小分队”精准对接22户独居老人;“老友健康帮”建立健康档案160份,慢病管理稳定率达90%;“银龄曲艺汇”组织开展书法、绘画等活动,配备专业指导老师,高龄老人参与率达到75%。杨树社区依托“吾老汇”平台,“五老”志愿者积极发挥作用,从家庭安全巡检、健康帮诊,到生活帮办、文化活动,服务涵 盖多方面。组织退休医护义诊40余场;随叫随到解决维修代买等生活难题300余次,用贴心服务织就温暖网络,解决老人大小难题。福苑社区构建“七彩银龄”精准服务体系,按健康评估划分三类老人,组建七支专业分队对应义诊、法律咨询等不同需求,创新“钥匙交接”结对帮扶,推出“喘息式”照料,通过“党建+五社联动”整合资源,让银发力量发光发热,让互助充满活力。沁园社区创建“乐沁银龄”品牌,构建精神、生活、健康多维服务网,“悦之声”合唱团、“凤之韵”模特队等5支老年文娱组织,定期走进社区康养中心,为高龄、失能老人驱散孤寂,银龄志愿者纷纷组成“送餐小分队”,化身“健康联络员”,不仅将热乎的饭菜送到行动不便老人家中,还动态跟踪高龄老人需求,及时对接医疗资源。



长效机制促活力,银龄力量绽新辉。为实现社区养老可持续发展,激发低龄老人参与热情,各社区探索出一系列激励机制。桥东社区采取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方式,精神激励方面,建立积分管理制度,每半年开展“银龄服务标兵”“银龄党员先锋”评选活动并颁发证书奖牌;物质激励方面,与周边商户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按照服务时长和贡献为志愿者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杨树社区建立了“时间银行+积分兑换”激励机制,每服务1小时积10分,累积的分数可以在“时间银行”里兑换生活用品、家政服务或健康体检等。目前,已有68名低龄老人参与“时间银行”,累计存入服务时间2560小时。福苑社区推出“银龄志愿 积分礼遇——积分兑换指南”,制定了详细的积分兑换规则,划分生活用品、健康服务、便民服务、文化体验、荣誉激励,五个积分兑换类型,并明确对应积分标准。志愿者凭借积累的积分,不仅可以直接兑换生活物品还能免费体验医理疗、心理咨询等便民服务。沁园社区创新推行“初心益币存折”积分机制,低龄老人通过提供文娱辅导、陪同就医、家务清洁等多样化服务积累积分,未来可兑换等值的养老服务。


“老帮老”特色示范社区的成功实践,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也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桃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坚持把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做细做实“老帮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完善服务保障动态跟踪、反馈评价、闭环管理机制,引导广大银龄志愿者继续尽己所长,做好帮扶服务,弘扬社会正能量,共同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通讯员 刘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