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从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大力推进系统整合和数据融合,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指挥中心,探索实践智慧环保的衡水之路。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霍纪东介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进入深水区,为避免资源浪费,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我市以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和现场管理智慧化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系统整合和数据融合,将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作为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一招。



在硬件建设上,我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设有300寸作战指挥屏幕和24个操作工位,实行大屏指挥作战与人工坐席值守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同时各县市区配套建设了13个分中心,选聘了5500余名环境监管网格员,可以实现中心与分中心之间、中心与网格员之间的实时视频与智能指挥调度。在软件开发上,基本建成了以全市162个空气监测站、261套秸秆高点摄像头、184家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313个施工工地扬尘监测、51家重点VOC企业监测、22个环境信访渠道、4套移动污染源监控系统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的环境感知物联网,同时应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将全市所有污染源的有关信息汇总、呈现在数字地图上,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的线上管理模式。


2021年以来,在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前期开发建设基础上,我市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五步闭环监管机制”,依托已开发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和“生态衡环”手机APP软件,将空气站点指数监测、施工扬尘监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重点VOC企业监测、工业企业分表计电等业务流程纳入市县联动的指挥交办工作体系,从而实现从“实时监测”到“超标报警”到“数据分析”到“指挥调度”最后到“审核反馈”的线上管理工作机制。同时为充分调动基层网格人员积极性,压实属地环境监管责任,我市将侧重环境日常巡查工作的“乡村环境网格人员”与侧重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生态环境系统网格人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打造了“双网格合一监管体系”。我市为生态环境指挥中心配备了视频通讯、高点视频监控、卫星定位、无人机互联等工具手段,确保指挥中心能够实时与基层网格视频互联,提高指挥调度能力。


据了解,生态环境指挥中心构建了开放、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准溯源和五步闭环管理的精细化指挥调度体系,实现了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完善队伍建设、软硬件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应用等,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手段提质增效,为建设美丽衡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