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寒假,不少中小学生接触到了手机,涉世未深的他们极易成为网络诈骗受害者。2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发布预警,提醒家长留意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切莫陷入网络陷阱。
1月25日,安平县的王先生带着儿子铭铭(化名)到附近派出所报案,称其在网上玩游戏被人以免费领皮肤为由诈骗了上万元。铭铭告诉民警,寒假期间,他玩了一款迷你手游。案发当日,他在抖音上看到有人发广告,称可以免费领取该游戏的皮肤,于是便用QQ扫取广告中的二维码进了聊天群。随后,铭铭被踢出该群,但也有名为“加我领皮肤”的人加他为好友,要求他下载腾讯会议,还打来视频通话,指导其用父亲的手机进行领取操作。此后,铭铭稀里糊涂地跟着对方的指示,分别用父亲的手机微信、支付宝扫码,先后转账7次,并在之后添加的微信群内发送红包4次,共计花费17000余元。得知此事后,王先生立刻陪同铭铭报警。
无独有偶,就在当日,10岁的安安(化名)也遭遇了类似的骗局。他在某语音聊天软件的聊天室内,看到有网红赠送免费游戏皮肤,遂添加了对方的QQ号。之后,安安按照对方的要求,用微信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使用微信支付的信用卡还款功能转出5000元。当对方要求其换用支付宝操作时,被其父亲发现,并立即带他到附近派出所报案。
“上述案件中受害人均为在校学生,他们在上网时往往缺乏辨识能力,对网络诈骗防范意识薄弱,非常容易被骗子抓住可乘之机。”市反诈中心民警借此事给家长们提个醒,网络骗局五花八门,有的骗子会以“免费领取”为诱饵,一步步诱导受害人扫码支付再拉黑失联。此外,还有的骗子则会以陪练的身份与受害者确立好友关系,在博取信任后以赠送游戏礼物、参加活动抽奖、领取奖品等五花八门的名目,骗取玩家财产。也有的骗子会以高价收购或者低价出售、免费领取游戏装备为名,诱使玩家到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玩家银行卡信息,伺机盗取银行卡内钱财。
民警提醒家长们,孩子进入寒假,网上诱惑陷阱多,家长要加强孩子们防范网络诈骗的安全意识,同时要督促他们适当上网,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同时,还要管控好网银支付渠道,对孩子多加宣传教育,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