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村街道新貌

污粪水处理站

崔彦军在洗菜

董学村街道新貌

11月27日,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现场采访活动,故城县房庄镇董学村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典型进入记者的视野。

董学村干净整洁,街道两侧种满了绿植,每个巷子口都摆着垃圾桶,青瓦白墙,“最美家庭”创建和董子文化宣传文图跃然墙上。

临近中午,走进村民苏彦军整洁的小院,他正在洗菜做饭。“原来,这些脏水都倒进泔水桶里,再拎出去倒在街上,又脏又味儿。现在,直接通过管道流入集水罐,经过初步沉淀除油处理后成为生活灰水,冲厕所浇菜都可以,冲完厕所的黑水再经过管道排入村外的污粪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坑塘,可用来浇低养鱼。现在再看,院子和街道都很干净,出来进去的,心里也痛快多了。”苏彦军边洗菜边唠着嗑,去年刚改完厕,今年又增上了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的治理让董学村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农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故城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这个难点最多、涉及方面最广、处理难度最大、群众受益最直接的难题,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截至目前,该县第一期完成了34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工程建设,初步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可以归纳梳理为‘厕污并治、黑灰兼治、分散收集、集中出理、综合利用’模式。这套模式主要包括五个体系,即:厕所改造体系、灰水分散收集体系、黑水运送体系、集中处理体系和综合利用体系。”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故城县分局水科科长赵全义这样解析故城县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的全新模式。赵全义介绍,这套治理模式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资金投入少,截至目前,故城县的34个村仅投入了607万元,每户平均改造费用约1600元,与传统的生活污水改造工程相比,节约资金约80%以上;二是节省水资源,经过沉淀除油处理后的生活灰水,不光可以用于冲厕、还可以用来灌溉花草果蔬、喷洒庭院抑尘,实现了水资源的再利用,同时可以节省群众的水费;三是运维维护简单,虽然是五个体系,但是具体到每家每户来说,群众做的只是把自己庭院当中的微型潜水泵维护好就可以,不用担心传统模式经常出现的官网堵塞和破损问题;四是处理集中高效,沉淀除油之后的污泥和冲厕黑水通过小型污水运输车(一般3-6个月收集一次),集中转运到就近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并且,污水处理站建设根据相关村生活废水产生的水量,实行联村建设,较好地解决和避免了建大型污水处理厂由于管网收集系统不完善、水量不足所造成的“晒太阳”问题。

从目前的运行来看,故城县“小而全、小而实、省水、省钱、省事”的处理模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河北省环保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下一步,故城县将在进一步完善、提升、规范这种模式的基础上,把工作往深往实里做,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全县538个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全面提升,促进全县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整体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