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项目,明天的产业,将来的实力。


连日来,市委书记赵革在调研时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抓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以产业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把产业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聚焦聚力抓产业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




可谓要言不烦,一语中的!这为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指明了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产业项目是实体经济的载体,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集中体现。对一个国家、地区来讲,数量大、水平高的产业项目,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实践证明,抓好产业项目建设,不仅能够直接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产业项目对我市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产业项目是发展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抓住了产业项目就抓住了事关衡水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就不可能有大投入、更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是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的必然要求。产业项目多,经济增长点才能多,后劲才能足;产业项目大,对经济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就会大。总之,抓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有了实实在在的项目,才能带动实实在在的发展。没有产业项目,发展也就无所依托,就会成为空话。当前,衡水正处在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要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必须依靠产业项目建设。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抓产业项目建设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抓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以产业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集中精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掀起产业项目建设高潮。



抓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以产业项目论英雄,必须加快项目建设力度。衡水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须有一批与时代发展特征、发展要求相匹配的产业项目。我们要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围绕壮大市域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上大项目、上好项目。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倒逼小散低乱企业有序退出或转型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市场意识,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推动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加速成长。要建立重点项目月调度机制,加快改革创新,保障要素供应,把压力给足、把动力激活,引导各级干部心无旁骛、聚焦聚力抓产业项目建设,形成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快投产、快见效的良性循环。


抓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以产业项目论英雄,必须精准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面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复杂局面,我们更要主动出击,借势发力、借梯登高,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要聚焦高端高新、名企名牌,千方百计大招商、招大商,特别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发展城市经济、实施生态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办好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紧盯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区域,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一批央企、国企签约落户。



抓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以产业项目论英雄,必须优化发展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决定着资金、人才、技术等产业要素流向,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只有进一步提升软硬环境,才能引来金凤凰。引进项目固然不易,但要让项目生根开花结果,全面释放影响力,还需用心善待、用情呵护。要增强“合伙人”意识、“店小二”意识,用真心、动真情、使真力,为企业全程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行之有效的举措,提升办事效率,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力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形成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上紧发条、开足马力,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紧抓产业项目,让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在衡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