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就业作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强调,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提出“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


面对就业新形势、新特点,国家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过程中更加突出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有效地解决我国就业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近年来,从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从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到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的改革举措和政策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上半年就业顶压前行。中央加大政策扶持,推出重磅实招,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


稳企业是稳就业的“定盘星”。“减免缓返补”等政策延长实施期限,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2万亿元。直达市场主体的“真金白银”,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为市场主体解决了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对企业渡难关、稳岗位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随着经济形势恢复,就业需求在扩大,灵活就业在增加。“宅经济”、直播带货、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等增加了新型就业,消费需求变化带动新职业快速涌现。各地积极发掘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就业新潜力,不断培育适应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气候。


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效果已经显现,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并好于预期。从主要就业指标看,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步回落,从2月份的峰值6.2%回落至6月份和7月份的5.7%;1至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其中,特别强调“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增幅均创新高。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打出政策“组合拳”,扩岗位、搭平台、拓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不间断的就业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对于农民工这一重点就业群体,国家精准施策,因地因人分类帮扶,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畅出路、开门路,强化平等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有针对性的稳就业举措促使农民工就业形势整体改善。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1.775亿人,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7.3%。截至7月底,全国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1300多万人。


就业之稳,来源于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不断增强,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积极就业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同时,就业稳定能够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基本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信心。


稳就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冷暖。下半年开局后,稳就业依然面临挑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社会之稳、人心之稳。通过筑牢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把个人的努力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王优玲   张翅   卢宥伊    编辑:边建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