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00余斤粮食,10余公里曲折路,安平67岁老汉孟令盼每年背着粮食沿衡水湖畔,走一路撒一路,为越冬的鸟儿投放多种多样的粮食。这,成了他和鸟儿们之间不变的约定。
冬日的衡水湖银装素裹,一派寂静,唯有不时从天边划过的飞鸟带来灵气。11日上午9时许,一群志愿者的到来,打破了湖区的宁静,也为鸟儿们带来了美食。他们带着粮食,踏着积雪,沿着湖畔冰面挥洒粮食。其中,年龄最大,抢着干活儿的就是安平县67岁的孟令盼。他麻利地从车上卸下粮食,胳膊一抡,就背起了足足几十斤重的粮食口袋。积雪未完全化去的湖边,湿滑难行,他三步并两步,走在了队伍最前头。每走一段路,他卸下口袋,捧起玉米粒用力挥洒,冰面瞬时作响,似乎在向鸟儿们传递着讯息:“有人来给我们投食了。”
孟令盼话不多,活儿干得多。每年给鸟儿们喂食前一个月,他都会做足准备。就在一个月前,记者来到孟令盼的老家安平县南王庄谷家左村,参与了给鸟儿备食的过程。他先从粮食囤里挑拣出最饱满的玉米穗,装进袋里,把口系严实,然后抡起木棍重重地砸下去,二三十下过后,老孟气喘吁吁,热得鬓角出了汗。“有些大鸟儿能吃玉米粒,有些小鸟儿就得吃细粮。”为此,老孟每年特地种些高粱,留些谷子,以保障鸟食的多样性。“听衡水湖的鸟类专家说,人为投食,能为它们补充不少能量呢。”老孟一脸的喜悦与满足。
孟令盼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与衡水湖的鸟儿结缘还要从5年前说起。他的女儿孟翠爽是地球女儿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经常参加各种公益环保活动。有一次,女儿说起说衡水湖越冬的鸟儿觅食难的事,老孟当场决定,每年备足粮食,让志愿者们去喂鸟。“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多做些好事回报社会。喂鸟也是为保护衡水湖做贡献了。”
如今,每年到衡水湖喂鸟成了老孟最惦记的事。“趁着身体还壮实,能干几年是几年,鸟儿开心,我更开心!”老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湖边,一心想着走得远些、再远些,这样就能有更多的鸟儿看到粮食,美美地饱餐一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