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假期过得怎样啊?”来自英国伦敦的外教老师西蒙·贝索(Simbiso)和同学们打招呼,这是国庆假期后,她的第一堂英文课。西蒙是衡水启明学校的一名老师,纯正的发音、幽默的课堂风格和极具感染力的性格,一直让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019年,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向往,西蒙通过一家中介提交了她的首次工作申请,想要来中国。她原本计划去天津,但命运的安排她最终来到了衡水。她回忆道:“衡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这里生活节奏舒缓,人们热情真诚。它让我想起英国切尔姆斯福德(Chelmsford),那是我度过高中时光的地方,所以衡水让我觉得很亲切。”
但是初到衡水时,西蒙坦言自己还是有些忐忑。幸运的是,学校从领导、行政团队到同事都给予她全方位的关心与支持,帮助她顺利适应新环境。同事们主动带她熟悉本地的超市、餐馆等场所,协助她建立信心。她也积极使用翻译软件辅助沟通,逐渐克服语言障碍。
一次偶然的经历令西蒙印象深刻。在前往商场的路上,一位阿姨在她过马路时主动与她交谈,两人竟在路边借助手机翻译聊了整整半个小时。“那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次过马路’,”她笑着说,“她对我非常好奇,这段经历让我相信,真诚的交流意愿足以跨越语言障碍。”
衡水舒缓的生活节奏也让西蒙有更多时间发展个人兴趣。一直热爱舞蹈的她,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接触中国古典舞。“虽然我原本偏爱街舞和现代舞,但看到中国古典舞视频的那一刻,就被深深吸引了。”刚学习古典舞蹈时,舞蹈动作也记不住,但是西蒙没有放弃,利用工作之余反复练习。
她认为,舞蹈本身就是一种通用语言,尤其是在与音乐结合时。西蒙喜欢通过感受动作中蕴含的情感和韵律,帮助自己更好地投入课程。“跳舞不仅是锻炼,更是一种文化学习。每个动作背后都有历史与情感。我跳的不只是舞,更是在理解中国人的审美与文化。”她说道。
出于对中国古典舞的喜爱,西蒙加入由共同爱好者组成的古典舞队。在这里,她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国庆前夕与大家一起录制了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除此之外,西蒙还热衷于参与本地活动。不久前,她就和朋友一起去现场观看了马拉松比赛,为选手加油助威。国庆假期,她还抽空参加了插花课程。在与花枝、色彩的对话中,她学会了读懂每一束花背后的心思,也更能通过花的选择与搭配,感知一个人的性情与一个场合的氛围。
谈起在中国的生活,西蒙说,刚来时自己像个充满好奇的游客:煎饼果子、夜市烤串、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那时候看到什么都想拍,什么都觉得好吃。尤其是包子,一口咬下去满嘴汤汁,太幸福了!从北方的饺子、面条,到南方的丸子、麻辣烫,都成了她的心头好。“每次回英国探亲,最想念的就是中国美食。”
更让她赞叹的是中国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便捷。无论是移动支付带来的无现金便利,还是高效便捷的网购与快递服务,都让西蒙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现代生活的魅力,这种“指尖上的生活”让她惊叹不已。“我很喜欢收快递,拆开时总是特别开心。”
“我就像一粒种子,被风吹到衡水,原以为只是路过,却在这里扎下了根。”西蒙语气温和地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视角逐渐从“观察”转向“参与”,从“体验”走向“融入”。她开始理解衡水“慢生活”背后的智慧,在忙碌中寻得一份宁静与从容;她也体会到“邻里互助”不是客套,而是根植于文化的温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找到了“家”的感觉。
“衷心感谢衡水。感谢我的领导、同事、朋友、老师、同学们还有舞蹈队的姐妹,他们的鼓励、支持与关怀,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温暖与善良,我将永远铭记。我爱这座城市,爱这里的人们。”西蒙由衷地说。
如今的西蒙,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手足无措的异乡人。她是启明学校深受欢迎的“Simbiso老师”,是舞蹈队里闪亮的“洋舞者”,更是衡水这座城市温暖故事的书写者之一。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