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连这一千多块钱的陈年旧账都查得这么清楚,不仅挽回了村集体的经济损失,更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管理课啊!”近日,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四寨子村党支部书记樊振勇为冀州区委第三巡察组送来了一面锦旗,言谈举止间掩饰不住心中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今年8月,冀州区委第三巡察组进驻四寨子村开展机动巡察。在查阅村集体财务账目时,组长韩明远的目光停留在两张普通的记账凭证上——村集体为村吃水机井支付电费1310元。这笔款项支付流程合规,票据齐全,乍一看并无不妥。但多年的巡察工作,练就了韩明远对细节异乎寻常的敏锐。他脑海中闪过一个疑问:“村民吃水早就进行了江水置换改造,为何还有吃水电费?他立即让组员询问村干部:“这项费用是干什么用的?”


经过详细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了。原来,这眼吃水井早就改为农业灌溉机井了,只是机井名称没有变,产生的电费是当时几个农户浇地的电费,因为灌溉季节供电部门催缴电费急,而挨家挨户收钱需要时间,为确保不误农时,村集体便先行垫付了。但由于负责此事的村干部当时患病住院,后来就把这事就被搁置下来,久而久之,成了一笔“糊涂账”,无人再提。


“集体的钱,没有‘算了’这一说。垫付是服务,收回是责任。这既是对集体负责,也是对绝大多数按时缴费的村民公平。”韩明远语气平和却态度坚定。


巡察组随即决定帮助村里理清思路、打通堵点,他们明确工作思路,一方面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根据当时的用电记录和受益田亩数,重新精确核算每户应分摊的金额,确保公平无误;一方面会同乡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分头到涉及到的农户家中走访,耐心解释政策,说明集体经济的严肃性,消除了个别农户的疑虑。村民们得知是巡察组在帮忙追讨这笔“旧账”,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公家的钱肯定不能占,当时忙忘了,现在补上应该的!”最终由村集体“垫付的1310元吃水井电费”又回到了村集体的账上。


这件事在四寨子村传开后,村民们对巡察工作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巡察不是“找茬”,而是“护航”;巡察组带来的不仅是监督的“力度”,还有为民解忧的“温度”。这1310元电费的故事,也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推动着村级管理向着更加规范、透明、公正的方向迈进。


该村党支部书记樊振勇表示,区委第三巡察组的这次“明察秋毫”,“察”的不仅是账本上的数字,更是基层治理中的细微漏洞。他们的“心系集体”,系的不仅是1310元的资金归属,更是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基础。巡察利剑,宛若一个勇敢卫士,在基层的土壤上,默默守护着这股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