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家国同庆。当国庆的欢歌遇上中秋的团圆,八天长假为衡水市民的生活增添了缤纷色彩。湖城儿女或远行探胜,或居家欢聚,或品味文化,以多元方式诠释假期美好,绘就了一幅幅充满烟火气息与家国情怀的动人画卷。
于出游中见山河壮美
双节假期正值金秋,山水如画,处处皆景。市民出游热情高涨,有人远行领略壮丽河山,也有人选择近郊沉浸家乡风情。
衡水湖景区。王铁良 摄
远途之旅充满探索的乐趣。除北京、西安等传统热门城市外,一些特色目的地同样备受青睐。正值最佳观赏期的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吸引了衡水市民张女士一家。他们骑骆驼、乘小火车,拍照留念,尽情感受大漠深处的醉人秋色。还游览了黑水古城、居延海等景点,体验西北风光的辽阔壮美。“这趟旅行让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广袤美丽,既开阔了眼界,放松了心情,也为节后工作积蓄了满格能量。”张女士在朋友圈分享道。
短途“微度假”同样精彩。作为“城市会客厅”的衡水湖,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文旅业态,成为市民休闲首选。秋日湖畔,芦苇摇曳,水鸟翩跹,游船往来;水上婚礼、非遗文创展演、美食长桌宴等活动,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相得益彰,为游客带来难忘体验。来自故城县的秦凤艳陪着父母沿木栈道漫步:“带父母来衡水湖欣赏家乡美景,让他们心情特别舒畅。”
菊花展上万株菊花竞相绽放。王铁良 摄
此外,鸭鸭乐园、宝云公园等景点也人流如织。菊花展上万株菊花竞相绽放,公园内各类花卉绚丽多彩,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摄。
于团圆中品幸福滋味
中秋佳节,团圆是永恒的主题。无数衡水人跨越山海返回家乡,在温馨团聚中畅叙亲情。
在天津工作的刘杰,假期伊始就带着妻儿回到衡水老家。院子里,父母早已备好丰盛瓜果;厨房里,陆续出锅的佳肴香气四溢。全家围坐品尝月饼、闲话家常,孩子们在院中嬉戏,清脆笑声回荡在小院。“虽然平时能视频通话,但只有实实在在的团聚,才能真正慰藉思念。”刘杰感慨地说,这一刻,所有的奔波都值得。
像刘杰这样返乡过节的人不在少数。双节期间,衡水火车站、汽车站客流明显增多,提着行李的游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归家的喜悦。
在农村,团圆与丰收奏响了动人的田园交响。许多从城市返乡的子女带着孩子参与秋收,掰玉米、刨花生、挖红薯……体验丰收喜悦和田园乐趣,成为假期最有意义的“亲子活动”。从衡水市区回到深州老家的小于,一边帮父亲装箱苹果,一边擦拭汗水:“平时工作忙,这次回来既能陪伴父母,又体验了收获的不易,感觉特别充实。”
这份融入劳动的团聚,不仅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也让城市长大的孩子体验了别具意义的假期。夕阳西下,新摘的玉米、现刨的花生,很快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亲情,就在这一粥一饭间缓缓流淌,成为这个双节最温暖的记忆。
于文化中得精神滋养
假期的意义不仅在于身体的休息,更在于心灵的充实。文化休闲活动成为衡水市民度过假期的重要选择。
冀州老街作为新兴文化地标,假期人气十足。互动跳皮筋、霹雳舞表演、老街喜事巡游等活动轮番登场,记忆墙、小卖铺、照相馆等打卡点,让人仿佛穿越时光。走进冀州市集,欣赏音乐演出、回味老电影、体验传统茶馆、品尝地方美食,感受这座千年古郡的烟火气息与现代活力;漫步古城遗址公园,观看信都鸽舞,体验射箭、投壶、击壤等传统游戏……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接踵而至、乐而忘返。举家前来体验的李先生表示:“在这里不仅能玩得尽兴,还能深入了解本地历史文化,特别有意义。”
与此同时,市图书馆、博物馆、新华书店等场所迎来大量静心“充电”的市民。10月1日至3日,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近3000人次。科普实验、主题阅读、中秋花灯手工制作等活动,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参与活动的陈女士认为:“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手工体验中学习文化知识,感受家国情怀,比单纯去游乐场更有价值。”市区各大影院同样热闹,《志愿军:浴血和平》《浪浪人生》《震耳欲聋》等多部影片,满足了不同年龄观众的观影需求。
文体展演活动精彩纷呈。王铁良 摄
国庆期间,我市还举办了文体展演、民俗体验、亲子互动等多彩活动,吸引市民走出家门参与其中,在热闹氛围中感受节日喜悦,尽享假日惬意。
无论是远行还是近游,是热闹还是宁静,每一种度假方式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真诚礼赞。在这个国与家欣然相拥的假期,湖城儿女既感受到国家昌盛带来的自豪,也体验了家庭团聚滋养的温馨,更收获了文化浸润带来的充实。当假期画上句号,新的征程开启,积蓄了欢乐与能量的衡水人民,正以更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