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衡水市故城县三朗镇沃达粮业公司院内,满载玉米的车辆有序驶入,两台高达30米的大型烘干塔正满负荷运转。机器轰鸣声里,粮食接卸、烘干、入库各环节衔接顺畅。


“秋收以来,我们的烘干设备就没停过,全力满足农户的烘干需求。”沃达粮业公司负责人李杰说,目前,他们日烘干能力达400吨, 24小时不间断运行,确保秋粮“随到随烘”。


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期,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持续阴雨天气,采取多种措施抢收、抢烘,最大限度降低连阴雨对秋收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县市区相继公布了履带式玉米收获机、粮食烘干机等服务信息,有需要的农民可就近选择,有序安排好秋收秋种和烘干工作。


“我们正全力组织抢收,积极指导农户边收边晾晒,有条件的可选用烘干塔等设备进行烘干。”故城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已组织10余家单位启动30余台烘干设备,为农户提供烘干服务,日烘干能力达到5000吨。


“三秋”期间,全市在投入各类农业机械5万余台(套)的基础上,开通14部24小时农机服务热线电话,发挥114个应急作业服务队的作用,发布履带式玉米收获机、粮食烘干设备等服务信息,集中力量投入抢收抢烘作业,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与此同时,衡水市农业农村部门还发布秋收秋种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对沥涝严重的地块,集中开展沟渠疏通、机械排水,以降低田间水位和土壤持水量,促进耕地散墒。统筹调配机械与人力,全力组织群众抢收,收获后及时通风晾晒,有条件的可进行烘干,降低籽粒含水量,防止发芽霉变。


为保障农户抢收抢种,市气象局启动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密切关注天气、农田墒情和秋收秋种进度等,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全力为秋粮丰收提供气象服务。


秋收连着秋种。国家及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专家建议,各地对低洼有积水地块,尽快疏通沟渠排水,开挖深沟沥水,促进耕地散墒。对墒情适宜的地块,抢抓农时整地播种,严格遵循“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原则,综合运用小麦窄行精播、宽幅精播、规范化播种等技术,选用优良品种、增施肥料、合理增加播量,并做好种子包衣拌种防范病害。同时,强化冬前管理,开展杂草秋防、冬前镇压和科学冬灌,助力弱苗转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