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后的武强县周窝镇,田野里的玉米已尽数完成收割,而在李封庄村二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烘干站内,依旧是一派忙碌景象。10月14日,记者走进烘干站,耳边立刻被机器的轰鸣声包裹,一台日处理能力达300吨的加大烘干设备正全速运转,成为保障玉米颗粒归仓的“主力军”。
在烘干设备旁,能清晰看到湿玉米粒的“变身”全过程:村民们运来的湿玉米,顺着传送带给料机源源不断涌入烘干机身,经过内部精准控温的烘干程序后,含水量降至安全标准的干玉米从下方出料口倾泻而下,落到输送带上,最终被转运至一旁的仓储仓。金黄的玉米粒在传送带上流动,宛如一条“黄金溪流”,映衬着种植户们安心的笑容。
“今年秋收赶上连阴雨,要是搁以前,玉米收下来没地方晒,大家伙儿可愁了。” 种植户贺士勋指着正在运转的烘干设备,语气里满是感激,“现在好了,玉米收割完我就直接拉到合作社的烘干站,不用自己找场地、搭架子晾晒,烘干后还能直接卖给收购商,又省心又放心,一点都不担心玉米发霉变质。”
据二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庆丰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周边种植户,保障玉米秋收成果,合作社不仅配备了这台日处理300吨的加大烘干设备,还配套了2台脱粒机和超大容量仓储仓,形成了“脱粒—烘干—仓储”一体化的服务链条。“我们采用的是低温烘干技术,能把玉米的水分精准控制在14%的安全储存标准内,相比传统晾晒,烘干后的玉米不仅含水量更均匀,品质也更高,卖价也更有保障。”
李庆丰接着说道,在费用结算上,合作社也坚持透明化原则,村民送来的湿玉米,扣除少量烘干成本后,剩余钱款会按照当天的玉米市场价格直接结算到账,让种植户明明白白受益。
截至目前,合作社的烘干站已累计烘干玉米超5200吨,服务周边多个村庄的上百户种植户,有效解决了秋收期间阴雨天气导致的玉米晾晒难、储存难问题,为武强县玉米颗粒归仓提供了有力保障。
“接下来,我们会根据玉米收割进度和种植户需求,合理调整烘干设备运转时间,确保每一户种植户的湿玉米都能及时烘干,让大家的丰收成果稳稳落袋。”李庆丰坚定地说。
摄影:孔令佳